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质量守恒定律》是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题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可见本课题的学习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对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二、教学设计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三、学法指导学生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四、教学程序(一)、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是否与燃烧的铁丝的质量相同?那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只知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但是没有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由此产生学习动机。(二)、猜想假设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出不同的假设与猜想:A、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B、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C、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设计意图:学生得到问题后,根据各自经验和知识不同,一定进行猜想与假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三)、实验探究1、确定探究内容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探究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探究实验二:敞口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分成六个小组(1、2、3组做实验一,4、5、6组做实验二),向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探究实验方案。3、分组实验、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相互交流后,各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包括描述实验现象,对两次称量结果进行比较。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敞口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实验现象称量反应后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结果的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资源共享的品质,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四)、演示实验1、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前后质量测定。2、密闭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前后质量测定。设计意图:在上面学生活动中出现"等"与"不等"两种结果,教师演示这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特别是在敞口和密闭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前后质量测定),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得出规律。(五)、得出结论在学生探究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在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板书:质量守恒定律及内容)设计意图: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目的是为了让知识系统化,板书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