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拼音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拼音实践教学中九种有效做法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决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近几年的拼音教学中,由于现代城市儿童在国人普遍重视教育有不少学生在幼儿园已学习过汉语拼音,在学前已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陌生的东西。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在教学单个拼音字母时,由于大部分学生认识,课堂上往往呈现一片嘈杂声,正确的发音,非正确的发音,充斥耳旁。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兴趣。当一个新的事物提在孩子们面前时求学若渴的孩子一定非常有兴趣。但,当一个他们已熟悉的字母摆在面前时,孩子还会有兴趣去研究它,探索它呢?我们说,不会。那么,如何在孩子已熟悉的事物中去激发他们新的学习热情呢?如果我们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必将泯灭学生在初入学时的兴趣萌芽,使他们觉得学习是索然无味的事。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情考虑,我采取了以下九种措施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一、优化教学环境一年级小学生刚踏入学校,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陌生。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了一块苹果形状的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贴在每个人相应的桌面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又在墙壁的四周张贴上学生喜爱的色彩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物图,并附有不同色彩的音节,让学生随处可看,随处可拼。总之,孩子一步入教室就像进入拼音王国,可以自由地获取,他们将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增加对字母与音节的学习与记忆。二、借助插图自编故事:听故事是一年级孩子最乐于做,最感兴趣的事。在拼音教学中编故事必须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如在学习韵母“aoe”及四声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小动物门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多开心啊!瞧,小姑娘来到河边的草地上练起了嗓子,aaaaa──aaaaa──在黑板上出示a(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的读音,练读a)。大公鸡也在草地上练起了嗓子,听!ooo──ooo──(出示o,多好听啊,大家来学一学,在这个环节中渗透o读音,练读o)。大白鹅在水里快活地游着,看着自己在水里的美丽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我的身子多么白,我的嘴巴多么红,我是快乐的大白鹅(出示e,教学e)。小河的清晨好热闹啊!1在读准了aoe以后,再听老师把故事编下去。鸭子阿姨带着两只小鸭子闻声赶来了(出示ā),鸭阿姨边游边说,这里的空气真清新,小鸭没听清,忙问:“啊,你说什么?”(出示á),鸭阿姨再说了一遍,小鸭们点头说:“啊,听清了,这里的空气真好,我们喜欢在这里游泳。”(出示ǎ)小姑娘发现了鸭子们,停止了唱歌叫起来:“啊,前面游来了三只鸭子。”(出示à)在这个编故事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四声的读法。再让学生认识a头上的四顶帽子,集中练读四声。学生在听听讲讲的过程中掌握了aoe及其四声的读法,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又如教学yi的四声时,我也借用了一个故事性质的儿歌,妈妈是医生,(yī医)阿姨来看病(yí姨)坐在椅子上(yǐ椅)让妈注意听。(yì意)同时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再如在汉语拼音第8课zhchshr的教学中,根据情境图可以编出一个惊险的小故事。(配乐)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一轮红日正慢慢地升上山头。一只几天没有找到食物的狮子正在森林里四下张望,树下有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它们早早就起床了,来到森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正玩得开心的时候,忽然身后传来一阵吼叫声。(停止音乐)“不好,大狮子来了,赶快爬上树”,大猴“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