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开教学设计课题:认识除法执教人:卜全松年级:二年级时间:2011年10月10日课题:认识除法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8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教学第36页的例题1、出示例题中的场景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他们打算干什么?2、出示图下的文字,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做几辆车呢?你打算怎么办?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则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要坐3辆车的?引导学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想到:因为6可以分成3个2,所以要坐3辆车。并由此要求学生用6根小棒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根一份,动手分一分,看结果是不是分成了3份。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则可提示: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根一份,动手分一分吗?学生操作后,进一步提问:6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几份?那么,每辆车坐2人,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呢?3、指出:上面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62=3。介绍除号及其写法,说明算式的读法。带领学生练习写除号,指名读算式。4、提问:上面的算式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6个小朋友被平均分成了几份?二、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1、让学生观察场景图,并读一读图下的文字,提问:你能填上答案,并把除法算式写完整吗?2、学生完成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123=4”这道算式表示把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分成了几份?三、教学第37页的例题1、出示例题中的场景图以及图下的文字,要求学生先想办法填出答案。2、学生填出答案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每人分得2枝的?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枝铅笔并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吗?学生操作后,追问: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这个结果说明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应分得几枝?3、指出:上面的问题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63=2。提问:这里的算式表示把6枝铅笔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枝?说明:在“63=2”中,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板1书)四、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1、让学生观察场景图并读一读图下的文字,提出要求:你能填出答案,并把除法算式写完整吗?2、学生完成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每组有4人的?在这里,“82=4”,表示把8人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人?五、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六、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