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正在讲着课突然两个男生打了起来,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不想因此影响课堂教学,于是我先做一个体育裁判用的“暂停”动作,一是表示讲课暂停,二是要求打架的孩子停下来。这样一来全班学生的目光、注意力就集中到打架的人那里。这两个打架的孩子也随之暂停下来。这时我诙谐的对他们说:“嗬,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的。不会比中东地区的国际矛盾更大吧?国际矛盾还主要靠谈判解决呢,你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这么着,你们现在别打了,免得影响大家上课,下课后,如果你们觉得确有必要一决雌雄,我去给你们当裁判、定输赢。”这样诙谐的语言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唤醒了打架的孩子沉睡的羞耻心,冷静下来。我继续上课。下课后找他们谈话解决,最后使其握手言和,也让他们懂得了什么叫做“化干戈为玉帛”。通过这件事我也明白了老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不能太冲动,冲动时就会不太理智,这时谈话也要更费力,事情过后,冷静下来想想,学生自己也会反省到自己的错误,毕竟他是有一定的是非观念的。对在课堂上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理上,老师不能只有严厉而没有宽容。,我们认为老师要宽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任何简单粗暴的责骂、鄙视和讽刺只会把学生往错误的悬崖上推进一步;相反,如果学生体味到你的批评中蕴含着对他的由衷的爱和殷切的希望时,那他就会乐意地接受你的批评。当然,对学生的错误老师提出严厉的批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老师必须要学会批评中的“肯定”,肯定学生错前的“好”,肯定学生错中的“对”,肯定学生错后的“悔”。老师应该知道,对犯错误学生多一份肯定,就多一份对他们的尊重,多一份对他们的理解,多一份对他们的关爱。当然,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的宽容,绝非对他们所犯错误的姑息、迁就,绝非对他们无原则的纵容。这种宽容,应该体现在老师对他们“倍加呵护”、“严中有爱”的爱护感化中,体现在对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中。富有智慧的老师在威严与宽容之间保持着与学生的“若即若离”,从而使宽与严的矛盾双方得以和谐统一,使师生之间的“适度距离”产生“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