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杨柳【教材简介】《惊弓之鸟》是北师大第六单元的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一故事,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设计理念】在积极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1.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字词。2.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经验还不足,让学生理清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进行分析判断,了解大雁为什么听见弦声掉下来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2.懂得更羸不用箭只拉弓便射下大雁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总课时:二课时本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根据大屏幕纠错)二、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课件出示)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2)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3)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4自然段。)(4)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体会两个“直”的意思)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5)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6)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①(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七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设计意图】本段设计让学生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为了在诠释魏王的心理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魏王的“信不过”、“啊”、“大吃一惊”等词语来表现魏王由怀疑——惊讶的语气变化。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学习课文第八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八自然段,完成课件中的表格说一说更羸如何判断他是一只受伤的鸟。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用因为……所以说一说。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②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③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伤口裂开往高处飞↗↓心里害怕↗↓听到弦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