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圆又甜活动总结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中秋月饼圆又甜三年级四班肖连英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三年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一、问题的提出——“我很想知道⋯⋯”问题的提出——“我很想知道⋯⋯”——“同学们,再过两个周就是中秋节了。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节课上我便开门见山。台下立刻小手如林。“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老师,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老师,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吃?”“老师,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孩子们不但问题多,有些竟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将其归为四大类,一一简练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的一个主题,选择一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孩子们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就这样,本着自愿的原则,学生分为四个小队,分别由四位老师带队,准备开始活动。二、实践的探索——“我们在行动⋯⋯”实践的探索——“我们在行动⋯⋯”——行动前的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队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我们怎么做呢?”老师首先提出了问题。各小队热烈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各小队讨论制定出以下初步的活动方案:做什么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月饼的种类及价格月饼的制作颂中秋怎么做1、问老师、父母2、看书查找3、上网查1、问别人2、到商店里看1、查月饼的成分2、参观食品厂3、自己动手学做1、看书查诗文2、上网查诗文3、自由创作行动中的引导——“我该怎么办⋯⋯”行动中的引导——“我该怎么办⋯⋯”——1、查资料,联系实际解难题查资料,按照预定方案,各小组行动起来了。有的小组来到了图书室开始看书查找;有的来到微机室上网搜索;有的走出了学校,来到商店、食品加工厂⋯⋯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颂中秋”的小组来到了微机室,可是,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学微机,老师就从开机、关机教起,教学生上网,搜索,孩子们将有用的东西记录在本子上。负责调查“中秋节来历及传说”的小队来到图书室便发了愁,这么多书简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想想看,你到书店买作文书,那么多书,你怎么做呢?一定会有好办法的。”老师引导孩子。“对,可以问营业员。”“还以找图书分类索引。”“对。找传说类、节日类、百科知识类的书。”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纷纷开始读书查找。一会儿,便有孩子欢呼雀跃起来,找到了答案。那是他们自己努力战胜困难的心声。2、调查中,利用家长共研究。调查中,利用家长共研究。调查月饼的种类及价格的小组设计了表格如下:名称价格厂家销量1、通过调查,那种月饼的销量最好?为什么?2、活动后,你有哪些话要说?经过一周的调查,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见解:“我在超市发现了价值1083元的金子月饼,问了一下,阿姨说买的人很少,我想一般老百姓大概是不会买的,可能有一些送礼的人会去买。”“买散装月饼的顾客主要是自己尝鲜,不讲究包装;买中高档月饼的顾客多是送人,包装太差拿不出手。”⋯⋯在此次调查中,很多有心的孩子发现许多人并不喜欢吃月饼,于是,我建议他们在班里进行一次调查,继续探讨这一新的问题。3、实践中,不懂就问会思考实践中。我带领的“研究月饼制作小队”兴致勃勃地直奔离校最近的百姓自选商场。“怎么查月饼的成分?”到了商店,孩子们还是一头雾水。“我有办法,卖个月饼掰开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快言快语的蔡宸说。“这算得上是一个方法。”唉,这些孩子,知道得太少,“还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掰月饼。”我说。孩子们面面相觑。“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了?你该怎么办?”“问。”很多孩子这才恍然大悟,有的问老师,有的问售货员。问后急忙翻找包装袋。“这上面没有什么成分。”几个孩子一脸的迷茫。“再看看,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