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五大临场解题技巧常识部分很多题目考生在考场上是不能足够确定答案的,很大程度靠一定的有根据的猜测,其实这就是常识题解题的方法,关键是如何在没有太多积累的情况下猜对题。下面介绍五种解题技巧,能解决大部分题目而不是全部。如果说还有几道题确实做不出来的话,除了平时的积累,那就随便猜个吧,毕竟节省时间顾全大局重要。1.题干提示推演法例1: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分析:此题题干一再强调收入的高低,然后针对各种情况调整收入高低,很明显是促进社会公平。C答案正确。例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A.20世纪50~60年代B.大跃进时期C.20世纪60~70年代D.文革时期分析:依据题干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计划,那实现应该有一个大体的时间差,不可能是A,B和D太具体太专业不符合考察常识的要求。大胆猜C项正确。例3: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C.秦朝的按亩纳税D.西汉的编户齐民分析:此题看似考历史知识,其实也能通过题干推演出。2006年减去2600年,大约是公元前600年左右,考生想到公元前221年的时候是战国时期结束,那再往前应该是春秋时期,所以猜A。例4: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海南岛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分析:考生对地热不熟悉,但对后两者较熟悉。太阳能需要太阳光,水能需要海拔的落差,这两个条件就能推出来是高原。猜A项正确。例5: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至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C.英国的工业革命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分析:印刷术和哥白尼革命是文艺复兴的基础,大体相当于我国明中期,所以排除相关选项,猜测选C。12.生活经验联想法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学分析:看过开幕式的差不多都有孔子弟子的印象,没看过的会想到现在铺天盖地的和谐社会的宣传。孔子都是联想的对象。选C。例2: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A.上海B.安徽C.广东D.浙江分析:看到题目后就想到安徽小岗村。选B。例3: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C.正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分析:前面的成就考生可能平时接触太多反而不去关注具体表述是什么,但30年来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不是减轻,这是生活常识。所以选择D。例4: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分析:A肯定不敢,没用过工业酒精消毒;C项明显已经偷换了碘和碘盐的概念;D更不符合基本的营养常识。猜B。例5:下列做法符合宪法或者法律规定的是:A.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B.市人民代表大会撤销市长职务C.国务院各部部长连续任职超过两届D.县人民政府设立秘书长分析:C肯定不行,那不成了终身制了;D项在生活中从没听说过县政府还有秘书长,没那个必要;B项是罢免而不是撤销。这点要看不出来就从前两项猜一个吧。答案选A。例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分析:联想到先富带动后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