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及其对教师的要求语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这种双边关系中,教师是能动的,处于支配和领导地位。影响这种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评估与测试、教学媒体的运用等。从宏观上讲,以上诸因素还都到认识论、方法论、教学理念、会文化氛围、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脱离了上述因素,任何教学活动都不会取得理想效果。—、教学观作为基础阶段教学的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正确的感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习惯,通过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训练逐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具备学习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的学习策略,为今后进一步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同的语言学理论与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有着密切关系,任何外语教学方法都是根据某种语言理论提出来的,它是语言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缺乏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理论脱离了实践也便成了无的放矢。简单地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语言,就会如何教授语言和学习语言。这就是一个人的语言理论,不论这种理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是系统的还是零散的。从哲学角度看,我们有必要对语言的本质进行认识。长期以来,尽管语言学家与哲学家们有的认为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工具,有的认为是任意产生的符号系统,有的认为语言是一种特有的大脑机制,还有的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等等,由于他们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语言,以致往往过分地强调了某一侧面而忽略了其他侧面。目前,我们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语言至少有以下主要特征:1、语言是人类用于社会交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的劳动和交际的需要使语言得以产生、发展和丰富。2、语言自身是符号系统。它由特定的符号系统以及该系统以及该系统所代的含义所组成正是这种系统才使得其得以生存下来并被人类所利用。3、语言具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特有的进行思维的工具,人类大脑等器官的发育成熟使得语言的产生具备了生理基础,人类可以习得母语,也可以掌握另一语言。据以上对语言本质的理解,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原则:1、由于语言具有自卫身的系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掌握这种系统的过程,没有语言形式语言的意义自然无法体现。语言的式主要是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2、尽管外语学习的目的不尽相同,但都可以概括为“交际”这一最终目的,无论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课堂的教学活动,最终还是要以交际能力来体现,也就是以获得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来体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是学习者能动的体现。外语学习者的能动的体现。外语学习者利用母语知识,分析、类比、万感和归纳母语和目标语的异同,科学地建立知识存储结构和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的基本保证。基于上述语言观点和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原则应当是:1、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取决于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并适应具体的教学对象。2、语言教学方法语言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教学方法这些理论成果的反映。语言教学又与边缘学科密切相关,它还应当涉及多种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3、教学方法,适合特定环境的教学方法,未必适应所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教学的路子。4、教学活动和手段受多种教学因素的影响,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是构成“学校社会”的两个主要群体。师生关系就是这个“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理好这个关系是保证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一个要条件。因为教学过程乃是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在此过和中,教师把自己思想品格、敬业精神、教学态度进取自信、成败的甘苦和欢传导给对方,影响着对方的学习行为。所以,师生关系直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学习态度的变化,也影响学生的方法与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客体地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处于支配地位,而学生是受教育者处于被支配和被领导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所决定的,他们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从不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从事教学活动,他们在用自己的头脑能动地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