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单位:株洲市景弘中学姓名:黄成邮编:412011地址:株洲市荷塘区桂花路景弘中学手机:18274231535初二物理学科物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在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到物理课枯燥、乏味、难学。做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讲授科学的内容当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对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的表述也要讲究准确严密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教学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楚,合乎逻辑。话不在多,关键是抓住要点,采用适当的语言,使其严密准确、逻辑性强,轻易讲清问题。一、在教学中巧设疑问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不给学生在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在课后提不出问题。然而实践证明,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及时恰当地留下一些暂时的空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填补空白的心理,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拍“转”。例如:在讲解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时,可以先问“导体和绝缘体有没有严格的界限”?留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讲新课时,要注意讲到兴趣正浓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结论,发现玻璃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但在加热情况下变成导体。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严格界限。二、教学中适当夸张夸张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是指为了引起他人想象,夸大而不歪曲事实的一种对事物的形象描述。在物理教学中适度运用夸张手法,不但使抽象的物理现象,概念变得丰富形象,而且给人一种似乎逼真的感觉。让难以理解的物理规律变得简单容易,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注重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适度夸张,使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气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时,学生对于“气体产生压强的原因不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而是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器壁造成的”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可以适度夸张,描绘这样一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个下雨天,小明打着雨伞在雨中行走,雨滴不断地滴到伞面上,小明感到雨伞似乎很重。雨滴不断滴到伞面上,这不正象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器壁吗?不妨让学生亲身体验。夸大物理现象,让学生新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产生乐趣的同时,又加深了印象和理解。三、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技巧幽默是一种艺术,是智慧的优雅表现。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幽默品质的要求,仅排在“专业知识渊博”和“尊重学生个性”这两项之后。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技巧,使课堂气氛轻松一下,学生情绪活跃一点。这无异于盛夏里送来缕缕清风,沙漠中淌过涓涓甘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切感,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我在教学实际中应用效果特别明显。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调节课堂节奏,活跃教学气氛。例如:笔者在讲解电功率时,为了说明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学生电源给一小灯泡供电,电压由低变高,小灯泡越来越亮,当电压刚超过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眼看灯毁在即,笔者随口大声吟出:“生命诚可贵,电势差更高,小灯泡呀,你一路走好!”一道闪亮,灯灭了。真实而略带悲壮的感受,拟人化的表述,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教学语言幽默的表达方式,可要据教学内容亦庄亦谐,可思可乐。有时就一句话或几个字,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竖直上抛运动可戏称“上下求索”;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振动而不“随波逐流”;感应磁场的方向具有“锄强扶弱,抵抗强势的英雄品质”等。要注意运用幽默短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