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尚志市元宝学校陈广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强弱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滑翔,才能在实验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总结出更多的有价值的经验与方法。那么,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呢?一、利用伟人的事例,重点介绍观察的作用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工作者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从而有了重大发现的例子。如牛顿由于观察研究苹果落地而发现了引力定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伽利略细心比较两铁球的下落提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等,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的例子说明观察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让学生们知道观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激励学生们认真学习科学家的做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二、利用实验探究的过程渗透观察方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如在分组实验时,让学生们记录各组的实验现象,分析结论,然后根据他们对同一实验所观察出的现象得出不同结论这一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有目的、有计划观察的重要性。在观察现象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程序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中渗透整体-局部-重点的观察程序,比如在观察晶体熔化的实验中,先让学生们观察整个装置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作用,再让学生们观察局部如晶体的水浴加热装置,最后再让学生们观察晶体熔化时的现象如状态变化和温度变化等。在课堂中也要加强观察方法的渗透。如常用的对比观察法就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构造有那些相同和不同,吸入的物质有什么不同,点火方式怎样,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掌握。可见正确观察理解物理实验的分析过程有良好的作用。还有许多观察的方法如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等也很常用。三、教师引导,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在观察中,还应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态度。如果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意外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找出相应的原因。例如在进行水沸腾实验中,学生测得的水沸腾温度不一定是100摄氏度,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品质的形成。四、学会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每进行一次观察之后,都要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使他们养成科学习惯,促进学生更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思维,例如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两个实验的电路图相同,但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实验操作不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也不同。从而使积累的知识和感性认识在总结过程中升华成理性的科学成果。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学生有兴趣进行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和思考,这样有利于增强观察的积极性,促进其它能力的迅速增长。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选择科学可行的教学措施,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在生活中利用观察能力获得有价值的知识,获得成功的快乐!二0一五年六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