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爱国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二、明志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三、持节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1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四、自强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1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1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1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五、诚信1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六、改过2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2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2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2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七、厚仁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5.宽则得众。——《论语·阳货》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八、贵和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2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九、敦亲3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十、重义3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3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十一、好学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3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4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4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4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4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十二、审势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4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4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5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5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52.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5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十三、求新5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十四、勤俭5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5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5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十五、务实5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