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雨花石一教学目标1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2能深情而流畅地被厂歌曲《雨花石》,演唱《共和国之恋》。乐意尝试在表演活动中运用课堂乐器演奏。3能身心投入地聆听《烈士日记》、《辛德勒的名单》等欣赏作品,体验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尝试结合音乐要素理解作品的内涵,作出适当的评价。4积极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用多种艺术形式创编节目,在班内演出。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同学们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吗?你们可知道在新中国成立背后有多少英雄儿女甘洒热血,牺牲自我的故事吗?生:交流收集的材料。2展示有关“渣滓洞”、“白公馆”的图片,请同学们讲讲小萝卜头的故事二欣赏《蝴蝶飞呀飞》1播放音乐,感受情绪。2板书:你觉得这守曲子中最能感动你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3学生进行讨论评价。(说地有理就行)4教师进行总结补充:。。。。。。。。。三新授《雨花石》1展示雨花石实物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图片。2师:在我们江苏南京,有一座烈士陵园雨花台。在那有一种非常漂亮的石头-----雨花石。雨花石色彩斑斓,非常好看。但它是因为它的颜色而美丽,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生:回答。3感受歌曲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意义。4学唱歌曲。可以采用跟唱的方式。重点指出学生把握的不好的地方。如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5拓展歌曲根据歌曲的意义,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声音和情绪演唱。6个别表演。四课堂小结。五作业:1背唱歌曲2收集有关二战时期的历史资料或图片。3带上竖笛第二课时一复习1师:在歌曲《雨花石》中,雨花石已经不是普通的石头,它体现了人们的崇高精神境界,闪耀着绚丽的光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首歌曲,希望能用流畅和谐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生:全体演唱。(录音)2播放录音,学生自我评价,并改正。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1播放影片片段。2简介电影背景。生:交流收集的材料师补充: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纳粹德军先后占领了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攻入法国,进驻保加利亚,入侵南斯拉夫、希腊,进攻苏联。。。。。。在这期间,犹太民族惨遭德国法西斯迫害,他们经受非人的待遇,面临悲惨的处境,有600万人因此丧身。纳粹灭绝人性的暴行激起全世界善良人民的不满和愤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以此为背景的。3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请问: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主奏乐器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4学生回答,教师可做补充。5请学唱本曲主题,用竖笛演奏。三学唱《共和国之恋》1感受歌曲: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体会歌曲的含义。2学唱歌曲:跟琴学唱。大跳音程延演唱困难时,可以用激发情感来带动气息的准备。3拓展歌曲:在了解歌曲的含义的基础上,学生能用正确的情绪和声音演唱。4个别表演。(时间允许)四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体会。2教师总结。五课后作业1复习、巩固两首歌曲2围绕本单元主题“雨花石”,进行节目创编。形式可参照P20。第三课时在《雨花石》的音乐声中,学生走进教室。一欣赏并配乐1投影展示《就义歌》、《囚歌》、《我的“自白”书》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含义并为诗歌配乐。2播放音乐片段:要求:全部采用教材涉及的。其中必须有《烈士日记》3学生回答,说出如此配乐的理由。4投影展示室内乐、弦乐四重奏的图片。教师讲解,举例说明。二“雨花随想”专题演出三同学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四学生谈本单元学习体会。教师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