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学习目标:(电子白板)1、欣赏阿里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生态文明的情感。2、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教学设想:1、板书法、模拟导游表演法、分组比赛分析语言(①朗诵,读出意境。②概括特点,谈感受。③句式用词,修辞分析)2、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品味。3、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4、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了解写作背景。(电子白板)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人杰地灵,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有这么美的姑娘,阿里山的山水一点也不赖喔。大家想不想到美丽的风景区阿里山一游呢?想!但条件所限,我们还不能亲自到美丽的阿里去山,那就让我们跟着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先生一起神游阿里山吧。板书:阿里山纪行1、作者简介(电子白板)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此文。2、导语播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资料,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展示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包括阿里山全貌,阿里山树林和阿里山“神木”等,让学生饱览阿里山的风光。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探究构思写法。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划出字词。请同学将投影上的字词读一下。(电子白板)风靡mǐ堪称kān山岚lán谛听dì一泓hóng鱼鳖biē静谧mì参天cān幢顶chuáng红桧guì姊妹zǐ莽莽mǎng点评。“山岚”不能汉字都读半边。两个多音字,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读幢chuáng,表示房屋一座叫“一幢”zhuang。“桧”读hui只用于人名,如秦桧。同学们要注意。2、字词掌握了,作者的行踪你划出来了吗?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3.4、因游踪不同,所写的景也不同,边走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叫什么写法?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呢?(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可以把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既能把线索交代得很清楚,又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课后请同学们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美丽的丁中校园介绍给大家,好吗?)三、联系实际,概括主旨,谈自己的思想启迪。1、作者的行踪交代的很清楚,在不同的地点看到的景色相同吗?不同。那作者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色呢?请同学们看投影欣赏阿里山的画面并结合书本文字,用“修饰性的词语+名词”的短语的格式概括出景物的名称。(古式的火车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森林厚密的青苔无边的林海神奇的神木)作者吴功正就是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带领我们缓缓的游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些景美不美啊?请大家谈谈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2、①美!用作者的话说就是“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②我感觉这里的高山森林有原始风貌,没有遭到人为破坏,或者说被污染的程度较轻。③我感觉这里的人们文明素质高,不许乱砍滥伐,重视生态环保和旅游。④我感觉台湾经济很好,但还能保护好这片净土,说明人的文明素质高,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⑤我认为这里的天然资源也已经遭到了污染,从文章的描写可以看出,这里有小火车,天天来这儿的游客那么多,林区里那么静,没有写到一个小动物,哪怕一只小鸟,水潭里也没有小鱼,说明这里人为痕迹太多,已经超出了原始因素。不知大家能否赞同这个观点?教师总结:关于最后这个观点,提出来的同学不简单,这是联系现实社会的,很有自己思考的,没有旅游见识是说不出的。不过这只是粗浅的认识,这个问题最好要科学地调查访问,研究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