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崔秀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难点: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导: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片海峡,但你们可否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着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2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3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4师导:是呀,同学们,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么,对于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部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能够使我们为之一动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更应该把它们画下来,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三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1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2与学生一起交流感受。学生:我感动的句子是“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李博士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还能够那么沉着。学生:我也被李博士感动了,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博士是多么的(无私、有爱心)教师:真会读书的两个孩子,一个会抓重点词,一个会体会到人物精神。(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他的感动、敬佩。)4教师设情境朗读:当病床摇晃的时候,李博士……当医疗器械倒下的时候,李博士……当房屋要倒塌的时候,李博士……5师导:李博士如此的沉着、无私,真让我们感动不已。那台湾青年的哪些做法或想法也感动了你呢?6学生反馈:出示课件:“在这场灾难中……”师:想一下,台湾青年想到了谁?生反馈:台湾青年想到了(亲人、朋友、家园……但更多的是大陆青年小钱)师:是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台湾青年多么的(无私)呀!真让我们(感动、佩服、赞叹……)7指导朗读:读出你的感动,你的佩服,你的赞叹。8师导:在这场灾难中,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了台湾花莲,一座座房屋倒塌了,一座座桥梁断裂了,数十万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在余震不断袭来的时候,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出示课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师导:看到台湾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你高兴吗?学生齐读,读出你们心中的高兴。10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枯萎的花苞、绽放在文中的意思体会: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想象: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11指名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燃起生命的火种;枯萎的花苞重新绽放)12师导: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小钱的希望出发了。出示李博士奔波的时间表学生观察后思考:这经过了多长时间?(差5分钟就是十二个小时)这是怎样的十二小时?反馈: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十二小时师导:李博士没有停歇,一直到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出示第六自然段:男生齐读,读出李博士的不辞辛劳找出表示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关键词(奔波)指导朗读,读出漫长、紧张的语气13小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无私和博大爱心深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他们,小钱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种。讲到这里,我们的课题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指名反馈:生命桥指什么?(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血脉亲情。)是什么使这座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是台湾同胞的爱心)四出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师导:同学们,茫茫海峡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