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语言得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过程与方法通过高考原题或模拟习题例析来掌握解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得体的语言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教学要点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引导学生复习语言得体有关知识并懂得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的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一个小故事和几句名言导入课题。二、明确概念得体:就是指能够恰当的使用语言,体现语境(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和语体的要求。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三、具体探讨1、讨论一个相关例题:在一次修辞学的年会上,主要负责人是位老前辈,他是这样开场的:“先让我这个老猴来耍一耍,然后让你们中猴、小猴耍,我老猴肯定耍得不如你们好,但总得带个头吧!”大家听了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某中年同志也上台说:“我是个中猴,老猴耍完了,也该我这个中猴耍一耍了,我耍完了,再请老猴指正,小猴耍。”大家听了很反感。为什么两人前后的说法基本一致而效果相反呢?归纳得出:说话要看对象了解常见的谦辞敬语第1页(1)谦敬称:家大舍小令外人。(2)用“小”“拙”“寒”“草”“愚”“鄙”等字表谦虚。(3)用“贵”“尊”等字表尊敬。2、讨论一个相关例题例2、下列标语与所张贴的场所协调一致的一组是【】归纳得出:说话要看场合3、讨论两个相关高考例题例3、把这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例4、措辞得体的一项是:[]归纳得出:说话要符合语体4、讨论相关高考例题例5、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的初稿中,英国方面表明:“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政府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我方对此提出了异议。后来基辛格修改了措词。最符合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一项是()归纳得出:用语要切合表达的目的四、总结归纳“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要符合特定的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避免用词不当、转述不清等现象,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五、练一练:一位农村同学家境困难,在一场洪水中房屋倒塌,财物被洪水冲光,全校师生闻讯后立即主动捐款捐物,帮助该同学渡过难关。如果你作为师生代表,带了钱物去慰问和鼓励这位同学,该说些什么话呢?请你把它写下来。(不超过50个字)六、结束语语言是门艺术,表达用语是否得体则将直接影响到交际的进行。说话既要考虑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七、作业打印的练习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