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教学内容:第48~50页例5、例6和相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由。2.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培养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除法含义。教学难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圆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新知(一)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写除法算式。1.教学例5。(1)出示例5情境和问题。讲述: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公园里玩,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告诉大家:你从题里知道了什么?提问:一共几个小朋友?(板书:6)每几人坐一辆车?(板书:2)要算出什么结果?(2)引导思考、解决。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可以怎样想呢?你能得出要坐几辆车吗?自己想一想,有困难可以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得出要坐几辆车,把()填好;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结果是要坐几辆车。好吗?交流:哪位小朋友用圆片摆的?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要坐几辆车?(根据交流教师用圆片演示,得出要坐3辆车)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有没有不摆圆片自己想的?来说说你怎样想的。你们听明白了他说的有6人,每2人坐一辆,要坐3辆车是怎样想的吗?谁来说说看?追问:他的想法实际上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分的,结果得到什么?引导归纳: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用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6人怎样分的,结果要坐几辆车?(板书:3)(3)引入除法。说明:刚才的问题,是把6人按每2人一份地平均分,结果得到坐3辆车。(指板书的数)这样把6人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结果是3份,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6除以2等于3”。(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追问:根据什么写出“6÷2=3”这道除法算式的?说明:这样的算式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板书课题:认识除法)说明:这个符号叫除号。(在“÷”下面板书:除号)除号可以这样写:先写中间一小横,然后上面写一点,下面写一点。(让学生跟教师书空写除号)教学算式“6÷2=3”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提问:要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应该把12个苹果怎样分,得到结果是什么?(让几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明白:把12个苹果每3个—份地分,看分成几份)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学生填写、交流,集体订正)集体读一渎算式。追问:想一想,为什么算式可以写成“12÷3=4”?这个算式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3.回顾小结。回顾: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是把6个小朋友、12个苹果怎样分的?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小结:像刚才两道题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二)按几份平均分写除法算式。1.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和问题。讲述:星期天小朋友们去植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想想从题里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什么问题,和大家一起分享。提问:这是要把6个小朋友怎样平均分?(板书:63)(2)引导思考、解决。把6个小朋友按3组平均分,每组几人呢?看图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用圆片分一分,得出每组几人,填在()里;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交流:哪位小朋友用圆片摆的?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组几人。(根据交流教师用圆片演示,得出每组2人)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有没有不摆圆片看图想的?来说说每组几人,你怎样知道的。追问:他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平均分的,结果每组几人?引导归纳: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