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4.看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2、连续长期的观察月相,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等。学生准备:课前观察月相变化情况,要求记录下每天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月亮的变化等,记录纸。教学过程一、猜一猜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各样形状1、动手画月亮。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条件允许的学校,老师可以给每组准备10张24开的白纸,发给学生画月相的纸尽量做到大小相同,最好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这样可以方便比较、排序和发现规律。)学生画月亮。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2、组织交流。(教师可相机介绍不同的月相所出现的不同时间。)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这是月初或月底时看到的月亮)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月亮)3、研究月相。师:我们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画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月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提醒学生:尽可能按时间排。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月相排列方法。(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4、制作月相盒。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三、作业:连续观察月相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的,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月相呢?生:实际看月亮。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教师提示:1、不同的日子月亮出现的时间不同,要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2、要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观察,并填写下表。农历时间月相图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初一到初十交流观察到的情况。月相为什么回发生变化的?十一到二十预测后再观察,并进行比较。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区别。二十一到月底写观察小论文。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自观察月相的过程中,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和月亮能够这样地距离亲近,他们亲身体验了月相的变化,这种经历是学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在这种状态下,科学课堂变成了一种交流的场所,学生在这里交换情报,收集信息,产生新的问题,同时也促成学生进行新的持续的探究。相关链接月亮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们看不见它,这便是农历三十、初一。朔以后一、二天,傍晚时分,镰刀状的新月在西边天空露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时成了半圆形,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月”,日落时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后,月球的亮面逐渐增大,我们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满月),月亮同太阳遥遥相对,我们看到一轮明月于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时落下。满月后,月亮的圆轮部分日益亏损,但还是超过一个半圆,我们叫它凸月,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圆形,于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东,黎明时挂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后,半圆继续亏损,成为挂在东方的一轮残月。这样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