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课文,体会赶海的“趣”。难点:能理解领会课文的内容。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课文与海边实景对照,读懂课文的意思和意境;体会文中关键词语所展现的景色变幻。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赶海的乐趣,并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按照预习单要求预习,并完成预习单教师:1.查找赶海景色图片和视频,完成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写课后生字“支、暑、舅”。诵读“暑假、舅舅、赶海、趣事”等词。诵读全文。2.集体讲评,改错。(对于别字错误,要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二)精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细品赶海趣味。第三、四、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赶海的趣味。让我们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深入体会这趣味之吸引力。1、细品第三自然段(1)在海边,哪几件事使我觉得很有趣?“我”为什么兴奋?又是怎么做的呢?(2)比较“摸呀摸呀”与“摸呀”有什么不同?指导朗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兴奋的句子。(3)小伙伴捉螃蟹怎么有趣?(4)看文中插图,体会“我”和小伙伴的快乐心情。(5)看句子:我轻轻地伸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军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武将”一词的意思。“武将”指的是什么?2、品味第四、五自然段(1)联系上下文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人们都有些什么“战利品”呢?(播放课件:螃蟹、大虾)(2)引读第五节,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提问:课文用歌曲开头,又用歌曲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概括总结(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有趣?读给大家听听?(3)作者回忆了童年赶海的哪些趣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齐唱《大海啊,故乡》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回归整体,充分感受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赶海趣味。1、让我们一起来听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松软软的海滩呀,金黄黄的沙,赶海的小姑娘光着小脚丫,珊瑚礁上捡起了一枚海螺,抓住了水洼里一只对虾。找呀找呀找呀找呀找……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挖……一只小篓装不下,装呀装不下呀,装呀装不下。”歌曲同样表达2了赶海的快乐与趣味,为什么小朋友们赶海为这样快乐?2、拓展。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描述赶海趣味的优秀文章,请同学们搜集描写赶海的古诗或文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五)练习设计学做演员,朗诵积累1、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呆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2、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11赶海浪花回头追赶浪花趣抓螃蟹捉、捞、捡捉大虾附预习单:《赶海》预习单班级: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写字练习。书写生字词语,然后读正确。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二、读书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三、思考1、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文章写了那些趣事?想一想,在书上画一画。2、请你搜集写赶海的文章诗词,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