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能量低→高(K\L\M...即K层能量最低)1.电子排布规律2.每层电子最多排布2n23.最外层电子最多排布8个4.次外层电子最多排布18个层数不同,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层数相同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越多,R越大(O2->O)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1.最高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2.最低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3.∣最低化合价∣+最高化合价=8内层:除最外层之外的电子层统称为内层二、元素周期律:原因:即随着元素核电核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结果:元素性质(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的主要化合价)也呈周期性变化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1.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H2的快慢(越易置换出H2,说明金属性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3.金属活动顺序表4.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x最内层次外层最外层例:N最外层电子数为5∴N的最高化合价为+5最低化合价为-3二.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1.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容易与H2反应的,说明金属性越强)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4.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强置弱)前方预警大部分同学困惑的地方:如下元素金属性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单质还原性如:金属性Na>Mg>Al∴失去电子能力Na>Mg>Al∴单质还原性Na>Mg>Al对应离子的氧化性Na+Cl>Br>I得电子的能力F>Cl>Br>I单质的氧化性F2>Cl2>Br2>I2对应离子的还原性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