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数学思考:根据对三角形特征的掌握,怎样判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问题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三角形具有确定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木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投影出示工地的场面,让学生观察。问:你发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房梁、建筑工地的脚手架、自行车车架、电线杆、起重机的起重臂等。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三角形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二、操作感知1.发现猜想(1)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3)谁来猜想一下三角形可能具有什么特性?(4)学生猜想。2.实验验证(1)教师示范钉钉,然后要求小组内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汇报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没有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3)师:由此我们可以验证哪些结论?(4)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3.合作讨论(1)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使这个不稳定的四边形变得稳定呢?(2)讨论出方案后,再合作完成,比一比哪组的工程师最聪明?(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其作品。可能出现多种方法:方法一:在木条衔接处用粗钉子钉牢。方法二:沿四边形的对角线加一根木条。方法三:从顶点到对边的顶点加一根木条。方法四:从对边之间加一根木条。(4)学生自己评说各小组的加固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给“加固”后的四边形框架施加较大外力,验证其牢固程度。小结:当给四边形加一根支架,出现了三角形时,四边形就能稳定,但当四边形加了支架后,仍没有出现三角形时,还不会稳固。三、实践应用1.用人字形梯子时人们为什么常常要在中间系一条绳子?2.修理椅子。(1)教师指着准备好的桌椅,提问:这桌椅坏了,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修好它?(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3)学生汇报方法:在桌椅的下边斜着钉根木条就可以了。(4)这是利用了什么知识?(三角形的稳定性)(5)小结: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使物体牢固。四、生活中的数学1.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来为我们服务?2.欣赏(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五、谈谈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六、布置作业寻找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写一篇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