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用沉静的白描,把读者的视线牵引到易被忽视的小人物上,意在宣扬一种超越于亲情友情爱情之上的淳朴的人文关怀,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教学这样的文章,能否唤起学生的真情体验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学中要设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感受善良,体察不幸,理解他人,关爱弱者,并获得如何在作文中描画普通人生活的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我最喜欢的人”这一话题导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说出喜欢他的理由。但是你关注过身边的小人物吗?门房的老爹,卖菜的大婶,打扫卫生的奶奶,甚至是路边的乞丐,你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幸福、他们的无奈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我们来学习课文《老王》,也许你会有感触。二、自主学习,粗知大略:1、理解文中词句,如:伛、翳、惶恐、荒僻、取缔、骷髅、滞笨、愧怍。2、理解文中难句,例句:(1)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把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干嘛呀?)(2)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这是什么礼数?埋在什么沟里了?)(3)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我们究竟给他吃鱼肝油没?)3、理解课文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落脚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上。三、合作探究,分层解读: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为切入点,引导探究:如何看待文中人物的“幸”与“不幸”。1、说说老王之“不幸”。学生散谈时,很快就会把视线锁定在2---4段。可集体朗读,共同体悟老王之“苦境”:身份卑微,孤苦伶仃;身患眼疾,谋生艰难;身居破屋,生活穷苦。造成老王之不幸不仅仅就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或纯客观的因素吗?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老王处境每况愈下的社会因素?2、说说老王是怎样对待“不幸”的。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文中写事的部分,感受老王之“善心”:从不抱怨,默默承受不幸;以德报德,不让别人吃亏;身处困境,却处处顾念他人;真恩必报,极有道德良心。3、说说作者之“幸”作者当时处境如何?那文中为何还说自己“幸运”?在这样的处境下她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关照?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品德中最美好的一点:对自己的不幸能淡然处之,对他人的不幸却能时时记挂,能真心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4、说说全文的主旨可各抒己见,经过讨论达到共识:全文通过写与老王的交往,宣扬了一种爱,超越于亲情友爱爱情之上的淳朴的人文关爱。四、拓展迁移,深层体验:“以心换取心,以爱博得爱”,从课文来看,两个善良的人很容易相互理解,达成默契,如“老王送蛋”一节。精读理解,换位体验:作者总觉得自己对老王关爱不够,所以“愧怍”,我们不妨也来吹毛求疵一回:要是你是作者,生命垂危的老王给你送蛋时,你哪些方面做得更好?老王能理解杨先生的做法吗?我们也不妨来个心理写真:要是你是老王,杨先生那样对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迁移: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弱者吗?你平时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你向作者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五、总结:学生自己总结课堂所得:本文在思想内容和写法上给我们的启示?同学们,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吧,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邓稼先》教学设计设计简说: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下)第三单元----“探索名人足迹”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训练朗读,理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评价人物的精神风格,品味语言的灵动精妙,学用写作技巧描述人物。本文所写人物邓稼先,堪称民族精英,值得敬仰却鲜为人知,因此,本文是树立学生高尚人生追求的极好例文,思想内容深刻;本文以小标题形式划分章节,条理清晰,学生学习借鉴写法;作者具有诗人情怀,用词豪壮深沉且真诚动情,写作手法巧妙。教学此文可用默读、朗读法,把握文章特色,了解人物经历,感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