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秦兵马俑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领略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词语。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领略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2、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5、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6、当作者亲眼看到这些兵马俑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对秦兵马俑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用横线划下来。2、出示第一句,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指导朗读。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举世无双”?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理解“惟妙惟肖、绝无仅有”,指导朗读。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指导朗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魁梧:(身材)强壮高大。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所向披靡: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渍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似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3、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四、精读课文,体悟情感1、作者是如何表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举世无双的?2、讨论交流①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②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3、指导朗读1——4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折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折服?5、(出示画面)看着这一行行、一列列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想到了些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课文中还有哪一句和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6、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指导书写要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和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把字写得正确、匀称、美观。六、布置作业1、描临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13秦兵马俑第2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在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3课——《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秦兵马俑吗?(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有一段话,把文章内容连在了一起,概括了全文,是那一句?出示过渡句(齐读)。过渡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又能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我们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