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扫描版)南充市高2017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3分)【答案】B。【解析】强加因果,“诸民族都认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2.(3分)【答案】D。【解析】“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错,原文最后一段说“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3分)【答案】D。【解析】本文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3分)【答案】A。【解析】A项“还刻苦自学英语、俄语,不断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不带字典轻松阅读英、俄文资料”。与原文“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能力,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比对,犯了“偷换概念”等错误5.(4分)【答案】BE(选对其中一项得2分,两项都选对得4分)。【解析】A项“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有误,原文是“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C项“他也不得不中止科学研究”的理解错误,原文是“‘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仍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D项“大学生不要沉溺于电脑和书本中,电脑和书本对水稻种植帮助不大,原文是“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6.(5分)本题考查探究能力。①忧国忧民,具有博爱情怀。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他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②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奋进取。20世纪50年代,盛行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但他视野开阔,20世纪60年代,通过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③不计名利、甘为人梯。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从而加快了攻关的步伐。④他杰出的科技成就与他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美结合且高度统一。袁隆平攻下“杂交水稻”的难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59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答出三点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3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人物性格分析错误。8.(5分)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答案】①要强爱面子。马婆穿衣服不随便,出门买菜也穿戴整齐,昂首挺胸。②深爱儿子。马婆全力培养儿子成才,还强调儿子不是没孝心。③理解、关心丈夫。马婆理解丈夫对儿子的思念;丈夫生病后,精心照顾丈夫。④晚年生活孤独。马婆的儿子远在国外,她常年过着没有儿子的生活。(每点l分,答全得满分)9.(6分)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答案】①小说通过讲述马婆夫妇俩的空巢生活,反映出当今社会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引发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②小说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了马婆姐妹对子女教育及晚景的截然不同:马婆对儿子的教育可谓成功,晚景却甚是凄凉;马婆的妹妹对儿子的教育远不如马婆成功,老年却能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引发人们对教育成败的标准、幸福的内涵等的重新审视和思索。(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3分)【答案】C11.(3分)【答案】A(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