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3页)2017-2018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难度偏大尖子生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灭火方法中,与“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相同的是()A.用高压水枪灭火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2.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第五大街与跃进路交叉口的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现场火光冲天,在强烈爆炸声后,高数十米的灰白色蘑菇云瞬间腾起.随后爆炸点上空被火光染红,现场附近火焰四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易燃易爆物品的爆炸是物理变化B.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将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C.将发生爆炸时,应就近隐蔽或卧倒,护住重要部位D.有毒物泄露时,消防员自身不需要做任何保护措施就可以进入现场救灾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清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4.运送汽油的罐车上,应该张贴的图标是()A.B.C.D.第2页(共23页)5.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和相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③④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现象②④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6.下列有关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B.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7.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第3页(共23页)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8.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原理是()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B.撤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9.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是()A.B.C.D.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若电脑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C.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D.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B.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D.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抹布布盖灭12.同时进行的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A.B.C.D.13.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第4页(共23页)D.遇森林着火时向逆风方向逃离1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隔离(清除)可燃物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居民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5.目前,许多烘烤店都改用机制木炭作燃料。引燃机制木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木炭可以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以达到机制木炭的着火点B.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木炭的着火点C.炭灰覆盖在机制木炭上可以隔绝空气而使其熄灭D.机制木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6.煤燃烧时往往会产生黑烟,可能的原因是()A.煤属于混合物B.煤没有与氧气接触C.燃烧时氧气不充足D.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17.下列属于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A.B.C.D.18.某学习小组提出以下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