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九: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总得有个顺序。记叙文常常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要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作用和要求。顺叙是基本的方法,在文章中,它与其他方法经常配合使用。无论顺叙、倒叙、插叙,都是为了更好的记叙人物、事件而运用的。方法取决于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不是任何一篇记叙文都要用上这些方法。预备活动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时间关系错综复杂,就容易把话写乱,弄得思路不清。请你把下边几句话的意思组成一段思路清晰的话。1.我现在想,我煮牛奶要特别小心。2.今天早晨,妈妈告诉我,今天的牛奶归我煮。3.过去,牛奶都是妈妈煮的。4.妈妈让我今天煮牛奶的时候,我说好。5.我从来没有煮过牛奶。6.我马上就要第一次煮牛奶了。参考题目1.××引起的回忆2.访问×××3.不该发生的事作文训练九:例文一《扫雪》1月10日的早晨,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白色世界。当人们还在暖和的被窝里躺着的时候,初二(1)班的全体同学已经在马路上扫雪了。有的用铁锹,有的用扫帚,有的用煤铲,干得热火朝天。刚出家门的人们,用围巾把头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瑟缩地走着。扫雪的同学头上却冒着热气,他们甚至解开了上衣的钮扣,迎着刺骨的寒风。他们的心头热乎着呢!三天来,大雪飘飘,一直下个不停。夜间,松软的雪花好似一床大棉被,盖满了大街小巷到了白天,人踩车辗,雪花变成冰块,又硬又滑,汽车好像蜗牛在爬行;行人小心翼翼地走在两旁人行道上;骑自行车一不小心,就连车带人摔得仰面朝天。一天早上,王强一走进教室,就抖了抖身上的雪花,向全班同学报道着新闻:“我一路走来,一共看见五辆自行车滑跤,真是难得的好戏!”王强的话,引起了中队干部的思索。中队长马上召集委员们开了一次碰头会,他说:“现在,五讲四美的活动正在开展,我们要为群众做一件好事,你们看怎么样?”委员们忙问“什么事?快说吧!”放学后,中队长向全班发出了一个倡议:“不管明天下不下雪,咱们起个大早,每人带一件工具,到解放路集合──扫雪!”多数同学热烈响应,当场表示一定参加。中队长接着说:“这是公益劳动,提倡自愿,有困难的可以不参加。”回家的路上,王强对同学说:“明天,我也去。不过,我去看戏……”第二天,说是来看戏的王强,被同学们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他站在一旁,又冷又不好意思。他趁一位同学擦汗的机会,一把夺过煤铲,投入了扫雪的行列。集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她像一双巨大的手,推着慢行的人加速向前,拉着落后的人迅速跟上。提示:这篇作文用倒叙开头,能吸引读者。接下去的顺叙部分也写得生动活泼。想一想,如果不用倒叙,怎样写才能引人入胜呢?作文训练九:例文二《分房》武汉的夏天热得出奇,晚上纳凉成了武汉人的习惯。自从我家搬进了二室一厅的房子,有了阳台,我更喜欢纳凉了。你想,一家四口人围坐在阳台上,沉浸在夜色中品茶尝瓜,谈天说地,那是多惬意的事!有一天晚上,天边出现第一颗星星,我就把纳凉的小天地安排妥了。我让妈妈躺在竹床上,我和姐姐坐在竹椅上,一把躺椅空着,那是特意为爸爸准备的──只要他一回来,往上一靠,把扇子一摇,就会说起新闻趣事来的。“文联又要分房子,三室一厅的!”爸爸一回来就喜冲冲地喊开了。“真的?”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我们又要搬新房了。”望着乐呵呵的爸爸,我想得很多很远……我出生在动乱的年代。小时候,我们全家挤在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里。光床就占了一大半,家里甚至摆不下一张大书桌,连椅子也只能用床来代替。那时,我们最怕过夏天,因为一到夏天,小小的“鸽子笼”就成了“蒸笼”。我和姐姐全身长痱子,别提有多难受了。每天我们都盼望夜晚快快降临,好让我们走出“笼子”,到外面纳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因为露水重,蚊虫多,妈妈催着我和姐姐进屋。“不,我们就睡在外面。”“听话,快进去。”“不,不进去……”我和姐姐竟哭起来了。这哭声划破了夏夜的宁静,也撕裂着父母的心。妈妈终于顺从了我们。这一夜,我听到爸爸长吁短叹,看到妈妈无力地为我们打着蒲扇偷偷地流泪。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