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思维导图》读书心得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这种思维工具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东尼·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尽管思维导图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改进笔记方法,但是它的作用和威力还是在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地显现出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例如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的时候就使用了思维导图。据说,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工程师们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而今天我推荐的《思维导图》这本书就是由东尼·博赞所创作的。《时代》周刊曾说过“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对大脑开发的贡献,如同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对理解整个宇宙所作出的贡献一样伟大。”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被人称为“大脑瑞土军刀”。它的出现,在全球教育界和商界刮起了一场风暴。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5亿以上的人在使用它,书是还提到思维导图与传统绘图法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楚地突显主创意:即通过中心图形可以快速抓住并突出主创意的地位。2、每一个创意或想法都会根据其特点得到相应的解释,其中重要者被置于中心创意附近,次要者置于外围区域。3、通过线条连接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各个重要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4、作为思维导图的成果,它可以使人的记忆过程和复习活动变得非常快速而有效。5、通过增加分支,可以非常容易地修改、补充和完善思维导图的结构。6、在绘制图形时的创新方法,有助于把所有可能的图形图像与新的创意或想法有机地联系起来。我自已在工作时应用思维导图,我感觉可以帮助开发和使用自已大脑中存储的智慧资源,清晰自己的构思,使想准备的东西更具有组织性并容易记忆。所以我想到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它做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来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下面我结合《思维导图》一书第四和第五部分谈到的教育运用和自已的理解,谈谈自已在将思维导图融入中学信息科技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知识更系统化信息科技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的学习,如何在开展教学时,加强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梳理知识点的联系,合理安排顺序,使教学内容的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孤立地罗列概念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我校六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组成时,我就教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掌握学科基本要求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具体如下:首先从计算机系统构成组成中,选出第一层关键概念,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其次,展开联想,找出第一层关键概念的分支子类;再找第三层分支子类,以此类推,分支逐层细化。如,硬件包括存储器、运算器等;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又包括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等。然后,寻找概念间的关系,进行连接。用于描述关系的词如“组成”、“包含”、“取决于”、“受影响”、“引起”等连接词。可以首先找相邻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再找出概念间的横向关系。: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核心,支撑其它软件运行;它又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沟通的桥梁,控制硬件。据此就可以把系统软件与硬件和其它软件进行相应连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概念进行增删,进一步修改完善,引导学生由理清思考的逻辑过程开始,在辨别概念间关系的同时认知概念,使他们熟悉绘图的一般规则、流程,再鼓励他们独立完成概念思维图的绘制,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准备。这样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掌握了概念及概念间的层级关系,记录了思维过程,使知识系统化,拓展思维空间。二、提高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信息科技课程明确提出了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尝试利用思维导图与语文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