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3)质量守恒定律自主梳理质量守恒定律:1、无数实验证明,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总和。这个规律叫做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种类一定,但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物质的质量总和(填不变、改变)。2、镁条燃烧时,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故生成的固体质量燃烧的镁条质量。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由组成。基础巩固1、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3、Ag高锰酸钾加热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g,则生成氧气质量为()A.(A+B)gB.(A–B)gC.(B–A)gD.无法判断4、将A、B、C各10g混合后加热,A完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gD,同时增加了8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A.1∶5B.5∶1C.1∶4D.4∶15、将mg硫在n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A.一定等于(m+n)gB.一定小于(m–n)g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D.以上答案都正确6、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物I2的质量B.反应物所含分子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分子种类相同C.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总数7、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拓展提高1、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某研究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的缘故。(3)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前需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角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③将锥形瓶瓶塞取出—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2、用碳酸钙与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中:(1)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有;;。(2)锥形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3)图中小试管的作用是。3、有些人,由于缺乏起码的化学常识,听信“水变油”的骗术,从而吃了大亏。请你从化学的角度来揭穿这个骗术。反思纠错1、错例分析:2、反思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