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哈七十三中学通用技术付思凤华《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有包括流程的基本组成,流程的描述。它承接上一节对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认识,进一步分析流程的基本组成:环节和时序的意义,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流程图的绘制与识读,让学习对流程有更全面的理解,为下面学习流程的优化和设计打下基础,在本章中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2、对教材补充、拓展:在教材基础上补充“膨化食品的生产流程”视频,利用方框流程图分析其全过程;此外还组织学生利用中小学科技课程配套教学具进行盖房子的设计与实践活动,加强了对流程组成的理解和应用。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了解流程的涵义及其作用理解了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意义及其作用。2、学生对于流程的基本组成较易理解,但对于流程中时序的安排与环节的划分的方法尚未掌握。3、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的流程描述方式,如课程表、公交车站牌路线图,列车时刻表,公园游览图等等,但一般没有从技术的思想与方法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它们。4、学生对于部分的理化实验流程印象深刻,但对于某些生产工艺流程缺少相应的专业背景知识。三、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的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的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反感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流程的组成,理解环节和时序的含义。2、了解流程的几种描述方式,掌握简单流程图的绘制和识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流程环节的划分和时序的调换,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2、通过对案例和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提高交流、合作、归纳的能力。3、在设计与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识读和绘制流程图,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2、通过理解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3、通过各组讨论、分析、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工艺流程和工作流程的组成,流程的描述方法,流程图的绘制和识读。难点:时序的安排与环节的划分。五、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本学科力求引导学生面向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归纳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迁移、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教学方法的确定及依据:本节教学在学生预习并完成学案的基础上,主要采取案例分析、自主探究、讨论与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化学习方式;此外以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流程实例进行分析,配合课件中的动画、视频,运用对比法、归纳法加深学生对流程组成和描述的理解;最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和热情。3、教与学的流程及设计思路本节课从学生较熟悉的理化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自主阅读、对比分析等环节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表及里地认识新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课件展示,联系生活举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规律的能力,并把所学的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迁移、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设计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体验学习的乐趣。六、教学媒体及教具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实物投影、教学课件、中小学科技课程配套教学具。七、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相关信息及视频资料;准备学生设计与实践活动所需的用具;课堂生成性问题的预设等。学生的准备:课前预习并完成学案。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流程,分析其中包含几个步骤,步骤间的先后顺序如何?引入新课:要想认识或分析某个流程还需要了解其具体步骤及步骤间的先后顺序,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