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试题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试题_第1页
1/2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试题_第2页
2/2
8《短文两篇》当堂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旸谷(yánɡ)浸润(jìn)B.皓月(hào)姮娥(hénɡ)C.一撮灰(zuǒ)露台(lù)D.瞬间(shùn)夸父(fǔ)2.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比喻)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3.对作者在《月》的结尾用“姮娥奔月”的传说的原因分析有误的是()(2分)A.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遐想,产生探索月球奥秘的兴趣。B.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她的精神是值得称颂的。C.作者虽然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在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D.姮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都是为了一个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都是作者赞颂的对象。4.填空。(6分)(1)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日影,在旸谷。(2)为着光和热,人宁愿自己的生命。(3)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入我的身子。(4)我们的面影都该在镜子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5.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2分)6.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2分)7.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3分)8.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3分)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1.C2.C3.A4.(1)追赶渴死(2)追求舍弃(3)侵(4)留5.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6.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7.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体”,“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8.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