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撰稿人冬无秋的故事他没有经过正规的计算机教育,却在IT行业一直辛勤劳作;他只有中专学历,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天空;他尽管只有25岁,却早在六年之前就开始了IT撰稿,且颇有建树……经常关注我们杂志的读者,一定会对“冬无秋”这个名字比较熟悉。这个只有25岁的苏北小伙子,在六年时间内撰写了数百篇IT稿件、出版了十多本专业图书。这些成绩,他是如何取得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成长故事吧!一、农家孩子跳龙门1997年,在苏北农村一所乡村初中参加中考,在全乡两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综合成绩列全乡第8名,被当地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录取。虽然,时逢大学扩招,本科毕业生都工作难找,更不要说中专生了。但是在闭塞的农村来说,仍然意味着从此就跳出了农门,一脚踏进城里的大门。在举全家之力,凑足9000元学费后进入了师范学校。作为未来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学校三年里语、数、物、化、史、音、体、美……可谓什么都学,惟独计算机不学。二、初次投稿事出偶然作为农村里的孩子,没有丝毫特长,而在中师三年级时,择业的严峻形式迫面而来。于是,他开始自学计算机,而学习的最初,只能是最基本的输入法练习。由于没有钱到机房计算机上操作,更没有钱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但他却凭着一股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硬是啃下了五笔输入法这块硬骨头。在学习五笔输入法的时候,有一次琢磨出来了两个非常实用的技巧,于是就将其撰写成文,投向了南京的一家报纸,没成想竟然被录用,还赚了56元稿费。要知道,这仅仅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这对那时的他是多大的鼓励啊!也正在此时,他更加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于是尽一切可能开始学习计算机。除了主科之外,音、体、美这些课程基本上都被用来学习计算机,尽管如此努力的自学,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到毕业学到的知识也仅仅限于基本的Windows95、Office97操作。三、成功择业带着一些遗憾,2000年的夏天冬无秋开始走出校门。其他同学都是安静的在家里等着分配,由于师范学校大多属于定向委培,从哪里来必须到哪里去。如果这样,那么就意味着踏进城里大门的那只脚又将重新踏回。不能坐以待毙,正因为这个念头,他开始应聘民办学校。凭着单薄的应聘资料,一次次的被拒绝,毕竟学历太低。在一次被拒绝后,已经抱着放弃的准备,但不服输的精神再次激励自己,将被招聘部门拒绝的材料直接递给了校长。或许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竟然有中专生直接向校长应聘,校长认真的翻阅了资料,并把目光定在了最初发表的那篇文章上……四、二年教师奠定基础成功应聘后,负责学校小学部1~6年级所有班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年级跨度大,又需要用最通俗、最形象的语言培养各年龄段学生的电脑应用能力。期间钻研编写教案成为生活中除上课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才养成了后来在撰稿中习惯用最通俗、最形象的语言来介绍电脑使用的过程。有的人身处逆境,就自认天命,不思进取;而有的人身处逆境,则把这看作是上天对自己的考验,欲成大志必先苦其心志。在工作的两年里,虽然每个月的工资仅有500元,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其它的钱都被用来购买各类电脑图书,但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他逐渐开始具备了一名专业小学计算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冬无秋仍坚持把自己所学的经验、体会撰写成文,并向媒体投稿,虽然采用的比例不高,但每一次被采用的喜悦完全可以冲淡退稿的郁闷,更何况投稿不仅带来的是荣誉,还有可观的稿费收入。五、专业培训成功关键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单纯的靠自己摸索,进展较慢。于是在2001年,参加了微软认证MCSE培训,尽管当时培训费和考试费需要五千多元,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但他却没有丝毫的犹豫。谁想也正因为这段专业培训的经历,才使他真正开始正式走上IT撰稿之路,也正因为此,才使得自己有了后一份工作的机会。六、走上IT撰稿之路之前的他,虽然在各类媒体上也曾发表过好几篇文章,但这与知名IT撰稿人相比,要差许多。而让冬无秋真正走上IT撰稿之路的,却实属偶然。那时北京有一家IT杂志,每期的配套光盘里都会有很多视频教学内容,因此每期必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