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思考沙坪红星小学张晓梅泽方娥现代小学科学课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有一点宗旨必须遵从,即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积极倡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技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课外活动。近两年组织学生开展四次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分别是《家乡土壤调查》《大渡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寻找PM2.5》《探索太阳能》,通过四次活动的开展,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一、小外见大,培养科学思维通过《家乡土壤调查》这次科技活动,实际的收获和体会是,科技实践教育活动,不在于大小,主要在于深入挖掘与联想,要在小处中见大见深,虽活动小,但科学的方法程序一定要体现,只有体现了科学的方法与程序,才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通过土壤样本采集使学生了解到,认识某类事物,一定找个代表的样本,采集要用适当的工具和容器,这是一种科学的规范。采集了泥土样本,如何进行分析测定,又要科学的程序,提取样本溶液,用烧杯盛装,吸管提样,试纸测定对比酸碱度色彩,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对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一定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什么是科学方法的印象,留下印象就是实践活动的成功。总之在相关的科学活动中,应当体现一个原则,即是不论大小,必须要规范,要体现科学的程序与方法,操作一定要能体现科技特色。不是手工,不是游戏,科学又其基本特征。只有长期坚持,务必能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科学思维。二、扩大视野,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大渡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次科技实践活动,实际的收获和体现是,在科技教育活动中,首先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要让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让他们在活动要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更要有宽广的长远的科学思维,进而达到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了解大渡河的过去,通过现场的考证,用证据来证明大渡河在远古时期的高度,不仅有结论,而且有证据,不是凭空臆断,主观想象,通过一粒沙子,一个指头大小的鹅卵石来推断大渡河,是现在对过去的大尺度想象,是在有充分依据下的想象。科学需要证据也需要想象,以期待而达到培养创新的科学精神。考察大渡河的现在,看工地,看大坝,这些都是现实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力量的伟大,看电站效果图,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效果图是设计的,还不是现实。但它即将成为现实,再看现实的瀑布沟大坝,现实的视野和想象的视野,双向结合,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是能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总之,在相关的科技活动中,都应体现一个基本原则,证据与探究要结合,知识与视野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结合,最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进而使他们具有科学精神。三、在行动中寻找科学真相通过活动《寻找PM2.5》认识到,存在就一定有来源,空气有污染,有大量的PM2.5,就一定有来源,如何才能找到,就只有在行动中找到科学真相。活动中知识讲座,活动安排,活动准备都是实践行动做准备,所以说科技实践行动应是深思熟虑的行动,不能随意盲目行动。有行动一定是要有理论指导的行动,通过知识讲解,学生知晓PM2.5的特征以及对身体徤康的危寈,有行动就一定能找到真相,通过具体的寻找,同学们发现社区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是工地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大街上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农村污染源主要生活生产,相对较轻。而工业烟尘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却是触目惊心,滚滚浓烟直冲苍穹。有行动,找到真相,学生就一定有多方面的收获,知识上了解了相关空气污染的知识,能力上通过实践行动培养探究证明能力,思想上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树立了科学与环保的理念。四、探究中了解科学知识通过《探索太阳能》活动,使学生老师都得到较大的收获。首先在老师方面。实践活动应有一个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探究再到理论知识大致模式,最先的理论知识是为实践探究做理论上知识上的指导,是要让实践探究有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方式方法,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实践探究主要要由学生来做,教师在旁略做指导即可。再回到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