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科平舆县中心医院2017年第三季度感染管理信息反馈一、外科切口目标性监测外科切口目标性监测汇总:切口类别监测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部位剖宫产术7100子宫、附件切除术2410疝类手术2000阑尾切除术2800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手术3100全髋关节100其他类手术15910.63%器官腔隙合计33410.30%原因分析: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手术切口感染率低,本院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改进措施:1、加强重点科室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医务人员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新分配人员及实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2、督导检查手术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手卫生等实施情况。3、要求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特别是严格管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纠正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感染病例监测汇总:科室监测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感染部位内一科65940.61%上呼吸道3例、其他部位1例内二科52620.38%上呼吸道2例内三科47930.63%上呼吸道3例外一科14421.39%上呼吸道1例、其他1例外二科29020.69上呼吸道1例、其他1例1感染管理科妇产科26231.15%胃肠道1例、其他1例、器官腔隙1例儿科43430.69%上呼吸道3例急诊科37710.27%胃肠道1例合计3171200.63%上呼吸道13例、胃肠道2例,器官腔隙1例、其他4例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其他部位、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表浅切口、皮肤软组织。原因分析:1、病房内与室外温差大,天气忽冷忽热,易受凉。2、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低下,易造成交叉感染。3、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个人卫生意识不强。4、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未分开安置。5、吸氧及吸痰设施终末消毒不彻底。6、医务人员手卫生措施不到位。改进措施: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要求凡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者尽可能送检微生物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2、严格掌握侵袭性操作的指征,每天评估拔管指征,尽量减少留置时间。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对于手术患者要严格执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按照规范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4、医护人员认真执行手卫生,院感办下一步尤其要加强外科洗手、手消毒的督导检查。三、预防保健1、传染病例上报汇总:乙肝丙肝痢疾合计10例1例1例12例2、死亡病例管理:本年度上报死亡病例共27例3、HIV监测:病毒抗体监测共4130例,其中手术前监测279例,输血前监测39例,预产期监测202例,其他监测910例4、食源性病例管理:食源性疾病共上报3例2感染管理科存在问题:1、科室医生发现传染病例、食源性疾病不及时上报,传染病登记本上未及时登记。2、传染病人与非传染病人混住。3、门诊及临床科室医生传染病报告卡内容填写不完整:如患者姓名、地址、年龄、地址、身份证号、患儿家长姓名、电话等项目填写不全,字迹潦草,不清晰,信息不全无法进行网络直报。4、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内容填写不完整:如食品名称、分类等项目填写不全。改进措施:1、加强传染病知识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及《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的规定,做到及时诊断报告各类各种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控制遏制传染病暴发蔓延。2、感染管理科定时对科室传染病登记本及食源性疾病监测上报情况进行核对检查,月底把各科室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监测上报、漏报情况上报质控办,按相关要求扣分。四、环境卫生学监测感染管理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临床科室及重点部门进行了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名称采样例数合格例数不合格数合格率%医务人员手2519676%物体表面77581975.32%消毒剂30300100%空气3836294.73%无菌包330100%透析液330100%透析用水550100%合计1811542785.08%存在问题:1、科室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