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VIP免费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_第1页
1/4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_第2页
2/4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_第3页
3/4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姚璐珩【摘要】家庭教育要想获得成功,既需要家庭内部的步调一致,也需要家庭与学校的步调一致。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步调一致成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从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与亲切感,因而对父母的教诲愿意听取。父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时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觉的影响;从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严密计划和系统性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两种形式: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影响。比如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等,这是一种显性教育;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之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布置家庭环境等,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两种教育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表现出熟知性和继承性。父母子女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最多,所谓“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便说明了这一点。长期的家庭教育熏陶使子女自然而然地把家庭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即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其实质就是人的人格心理形成的生理基础。所谓“家风”、“家传”就是家庭教育继承性的一种证明;从家庭教育实施的时间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表现为早期性和终身性。正因为此的家庭教育特点也就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也父母,败也父母”已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内部的步调一致,也需要家庭与学校的步调一致。一、家庭内部的步调一致1、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2、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重视夫妻的交流。有一短文谈青年的或中年的夫妇需要有意识地创造话题,以加强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此言极是。其实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夫妇间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例如,妻子认为孩子必须在外衣里面套上秋衣、秋裤,丈夫认为完全不必。妻说这孩子易感冒,非穿不可。丈夫说:“你能穿裙子,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穿单衣服!”妻子很生气,觉得丈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结果双方均感不快。其实两个人各有自己的道理,都是为了孩子好。之所以产生不快的结果,是由于没有把穿衣这件事当成是有关孩子教养的问题而加以理性的交流、探讨。妻子的道理就在于孩子自出生以来穿戴一直偏暖,且每逢换季就易感冒。丈夫的道理在于孩子的体格只有锻炼才会强壮,易感冒正是穿着过多的恶果。也许丈夫曾读过孩子耐寒锻炼方面的文章。既然如此,何不就自己之所见、所思、所想与对方交流交流呢?交流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夫妻在各自对孩子有意识地施加影响方面,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各自社交范围和层次的支配。通过交流、分析,可以梳理家教思想,可以发觉有益的潜能,抑止无益的影响,可以使夫妻各自的见闻与思考变成双方共有的见识,在孩子的教养上取得更多的一致,并对各自的教育观念做出更多的反省和改进,从而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合力。4、重视教育的分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