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肥西三中:邱昌宏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科目:高中生物教学对象:高二理科学生课时: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是通过学习果酒、果醋、腐乳及泡菜的制作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重点是三项技术的制作原理和设计装置,难点是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本课题与微生物联系密切,人类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历史悠久。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微生物,初步了解发酵知识,具备初步的动手能力,摸索发酵的条件和要点,同时注意实验的严密性,为后面两个课题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与方法:讲解、合作、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而这一内容又和生活紧密联系,很多同学都喝过酒,也吃过醋,所以他们对本课题感兴趣,但实验操作又需要很长时间,他们又难以持之以恒。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再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来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方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基础知识】学生回忆有氧、无氧条件下引出课题1Ⅰ.果酒制作原理引导学生回忆有氧、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有什么产物生成要求学生完成比较酵母菌有氧、无氧条件下的生活状况并写出细胞呼吸的反应式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分别产生CO2和H2O、C2H5OH和CO2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有氧:C6H12O6+6O2+6H2O→6CO2+12H2O无氧:C6H12O6→2C2H5OH+6CO2让学生搞清利用葡萄生产果酒的条件,从而知道生产果酒时应控制的条件:温度、氧气;以及控制这些条件的目的。写反应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Ⅱ.果醋制作原理提出问题:1、有些同学家出现过,喝剩的葡萄酒变酸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果醋的制作需要什么条件呢?学生阅读课本第3页让学生搞清醋酸菌能使葡萄酒变酸,引出了课题。理解果醋发酵的条件: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2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二、【实验设计】讲解、引导讨论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流程讨论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流程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以及这样安排流程的原因。三、【操作提示】问:1、选择了新鲜葡萄后要怎样处理?2、怎样防止杂菌污染?3、发酵条件怎样控制?4、发酵瓶为什么要留一定空间?5、为什么要在发酵中注意放气?播放果酒和果醋制作的视频学生讨论后分别回答:1、先冲洗后除去枝梗2、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3、葡萄汁装瓶时,要留大约1/3的空间。制作葡萄酒时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制作葡萄醋时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4、留有氧气,便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5、由于葡萄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让学生注意发酵过程的有关细节,便于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回家操作。使学生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对有直观的了解3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学生观看七、板书设计:一、【基础知识】Ⅰ.果酒制作原理1、反应式:有氧:C6H12O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