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歌声》创新思考《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教材第八册第五课《风景如画》中的欣赏内容。选自《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陶笛、小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四年级的孩子正是处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期,思维从印象思维开始转变为形象思维,他们想要主动学习,却也需要良好的引导。喜欢自己尝试、感知事物。因此在欣赏《森林的歌声》时,要掌握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学生需要尝试通过自己的参与音乐表演、自我探索都能获得。按课标所述,要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以及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让学生在“聆听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知识”。本节课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教学理念:1、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体验都依赖于听觉。因此,我力图让学生充分的听,在聆听中想、说、做、记忆,丰富学生听觉体验。2、面向全体学生,把音乐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去聆听、想象、表现。教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3、探究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中对音乐片断的记忆这一教学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去实践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生参与审美实践这一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