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辅导道外区教师进修学校周雪梅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一、学生特点1.不具备阅读经历或独立阅读能力。2.没有形成阅读习惯。3.是阅读的起步阶段。二、《课标》规定的目标内容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学习默读——第二学段是“初步学会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一下:《风》“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颤动————结合生活实际二下:《掩盖过失的猫》——百般掩盖————结合上下文借助图画阅读——课内外互相迁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一学段古诗教学:读、背,不讲理解。二学段领悟诗文大意。三学段:体味诗文的内容和情感。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教材为依托,培养阅读、积累的兴趣和习惯。三、教学建议1.教学内容要精。2.教学环节要简。3.精读的教学过程。(1)精读。精读课文一般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以指导朗读为主,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体会;第二课时总结延伸,解决阅读过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习题和学写生字,并指导课外阅读。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多数读熟之后再提倡尽量看汉字读,不认识的字再看拼音。注意一:初读不提倡教师泛读。注意二:每次读都要明确要求。注意三: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注意四:初读不进行识记生字、理解词句的教学。●学生在阅读中借助拼音完成对生字的音、形、义的识记。(在阅读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学字、学词。)注意五:初读要充分,让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步:深入读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逐步入境,使课文描绘的画面具体起来,清晰起来,活动起来,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注意一:教学以学生读书为主,读中理解,以读代讲,尽量少问问题或不问问题。课例:《小猴栽树》注意二:指导朗读要自然、具体,可适当范读。课例:《春雨的颜色》燕子说:“雨是绿色的。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落在柳树上,柳树绿了。”麻雀说:“雨是红色的。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洒在杏树上,杏花红了。”黄莺说:“雨是黄色的。淋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淋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注意三: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一下:《风》的仿写。一下:《美丽的丹顶鹤》词语的理解、描写的顺序。让学生随着语文的学习,多动笔,达到积累和运用的目的。第三步,由情入理,通过提问、讨论、质疑等方法解决重点、难点,深入体会、感悟。注意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点拨、指导。注意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第四步,总结阅读所获,联系现实或相关资源扩展,完成课后相关习题(有些在前面已经完成),积累巩固。注意:回归文本整体,不可挖掘过深,不可拓展过多。第五步,落实要求识的字,学生见字能读准并能记住字音即可,其间可采用在文中找字、组词、读卡片等方法。第六步,书写要求会写的宇,教师只对难写、易错、易忽略之处加以指点、不要面面俱到,只要求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宜要求太高。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一、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认知1.有一定的阅读经历。2.有一定的阅读能力。3.有一定的阅读习惯。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一)关于朗读1.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对比研究。流利:要求朗读时语气比较连贯,能读出句段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节奏自然,速度适当。有感情:要求朗读时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把阅读文本的感情传达出来。能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