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山西省实验中学侯嘉梅【课程类型】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使用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的相关陈述】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3、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4、知道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难点:盐类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习目标】1、学生围绕“用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水中的c(H+),同时促进水的电离?”这一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验验证,认识盐类水解的过程和实质。2、学生通过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深刻理解盐类水解的条件和结果,深化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3、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学习过程,感受化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渐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及分析问题的能力。4、在体验“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感受化学科学的应用价值。5、通过理解盐类水解和中和反应的关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任务】1、书写化学方程式2、完成课堂学习评价习题【学习活动】出示问题——自主探究——质疑互动——总结深化——评价训练【教学过程实录】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请同学们回忆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电离?这些影响因素改变时,平衡怎样移动?c(OH-)与c(H+)怎么变化?H2OH++OH—学生回答: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OH-)c(H+)升高温度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加入酸逆向移动减小增大加入碱逆向移动增大减小教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问题,学习任务是:解决两个问题,认识一类反应。问题一:用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水中的c(H+),同时促进水的电离?请你选择物质,说出选择的1理由,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学生方案:碳酸氢钠、碳酸钠、醋酸钠等。教师追问:请说出选择这些物质的理由。学生:这些盐可以电离出弱酸根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和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酸。教师:请以碳酸氢钠为例加以说明。学生甲:加入NaHCO3固体,因为H+可以与HCO3-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碳酸,所以会有CO2气体放出。学生乙质疑:水中的H+太少,应该不会反应。学生丙质疑:即使反应了,生成的H2CO3也不会分解放出CO2气体。因为NaHCO3固体溶于水并没有气体产生。教师追问:NaHCO3固体溶于水,如果由于生成了弱酸,促进水的电离,那么究竟如何用实验事实证明这两种物质加入水中促进了水的电离呢?学生沉默思考后提出方案:将NaHCO3固体溶于水,用pH计测其pH,如果显碱性,说明反应了。教师评价:pH计和pH试纸都可以,但由于定性检验即可,不需定量,所以用pH试纸测其酸碱性就可以判断出来。学生实验:在点滴板上分别放少量NaHCO3固体,加少量水溶解,用pH试纸测其pH。实验结果:pH﹥7教师组织学生:试着分析并写出NaHCO3在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和反应?写出NaHCO3在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教师巡视,并请有代表性的三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板书:1、NaHCO3+H2O=NaOH+H2CO3HCO3—+H+=H2CO32、NaHCO3=Na++HCO3—HCO3—+H+=H2CO33、NaHCO3+H2O=NaOH+H2CO3HCO3—+H2O=H2CO3+OH—教师启发:由于H+来自于水,而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所以H2O不能拆,该反应的实质是:盐+水→酸+碱,可见它的逆反应是中和反应,那么,该反应生成的是H2CO3,而不是H2O和CO2说明什么呢?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细节?学生回答:说明该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所以方程式中应用“”,而不应该用“=”。同时,该类反应中不会有沉淀和气体生成。师生共同修改学生的板书:NaHCO3+H2ONaOH+H2CO3HCO3—+H2OH2CO3+OH—教师追问:醋酸钠、碳酸钠加入水中,结果如何呢?学生实验:在点滴板上的槽里分别放少量醋酸钠固体、碳酸钠固体,加少量水溶解,用pH试纸测其pH值。实验现象描述:这几种盐的水溶液都显碱性。2师生一起总结:NaHCO3固体、醋酸钠固体、碳酸钠固体加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全过程:H2OH++OH—加入固体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方向c(H+)c(OH-)c(H+)与c(OH-)大小溶液的酸碱性NaHCO3→↓↑<碱性Na2CO3→↓↑<碱性CH3COONa→↓↑<碱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