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和意义。2.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同时要不断增强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习题方法指导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教学难点: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情景表演,请大家观察比较一下表演中的两个场景,并指出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场景一:今天下午阅读课要看的书在老师这里,请同学们到我这里来领取图书。(学生立刻拥上讲台,秩序混乱,老师被包围)场景二:今天下午阅读课要看的书在老师这里,请每组的组长到我这里领取,然后分发给组员。(学生秩序很好)。师:刚才的活动说明了什么?请一位学生回答后师归纳:(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范的调节。我们的日常生活之所以有条不紊就是因为有法律规范的调节,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板书标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幻灯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1、法律维护公共秩序(1)公共秩序是指哪些地方、哪些场所的秩序?(2)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有哪些?它们在维护公共秩序中发挥什么作用?2、法律维护公共安全(含义、意义、规定)3、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1)依法规范经济行为,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2)市场经济基本规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3)相关法律4、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1)违法行为(含义、分类)(2)犯罪(含义、与违法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刑法的任务和作用)5、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者的职责和关系。自己预习完后与同桌交流,互相帮助解决自己拿不准或不会的题目,师此时巡视指点。三:新课探究:活动一:案例分析——维护公共秩序[幻灯片展示]案例一:2006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3月11日揭幕。在重庆力帆队与辽宁队的比赛中,连续两年在联赛积分榜垫底的力帆队以2:1击败对手,久违的胜利让球队和球迷狂喜不已。50岁1的重庆之名球迷陈文武比赛刚结束就冲进球场,想与球队共同庆祝,但随后被迅速赶来的球场保安人员带离现场。陈文武在以前的比赛中曾有冲进赛场推搡裁判的“前科”。重庆市公安部门对陈文武开出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施行后的第一张“球迷罚单”,依法对陈文武处予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同时禁止他在一年内进入体育场观看同类比赛。案例二:2006年4月下旬的一天,张某与家人从益阳到长沙办完公事后,前往长沙烈士公园游玩。当他们乘坐的出租车刚在公园南门停下,两名妇女就跑过来,一前一后拉开出租车前后门,用身体挡在门口,一边念叨着听不懂的话,一边伸手索要钱物。当遭到拒绝后,两名乞讨妇女又扯衣服又拦路,跟着张某纠缠了十几米,直到附近巡逻的民警上前制止,张某才得以脱身。经民警调查,两名乞讨妇女自称湖北监利县人,每天在烈士公园门口向行人尤其是外地游客强行乞讨。日前,长沙市城市管理支队对两人处以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据了解,这是2006年3月1日起治安管理处罚实施以来,长沙市开出的第一张强行乞讨干扰他人的治安罚单。师:结合上述案例,请同学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第一次小组活动:(1)公共秩序是指哪些地方、哪些场所的秩序?(2)上述案例中的球迷陈文武和强行乞讨的妇女是何种行为?(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维护公共秩序中发挥什么作用?还有哪部法律来处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处罚措施有哪些?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师:(归纳点评,展示幻灯片)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板书:维护公共秩序)球迷陈文武和两名强行乞讨的妇女的行为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制造了混乱,严重滋扰了他人的正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