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李瑜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学困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所谓的“学困生”,过去又称“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专家学者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极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已有十几年了,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感到学困生的严重的存在,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存在学困生的现象尤为普遍。这些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的情绪,成为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转化学困生,是数学教师不可回避的责任。要想有效地做好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就要先了解这些学困生是怎么形成的,我简单的分析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及学生的自身因素。1、家庭管理的缺失是学困生产生的基础。具统计现在农村8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基本上是靠自己自觉,而初中的孩子是处于青春叛逆期,没有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学习就缺乏动力。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不想学,只是面对学习的艰苦和玩的轻松,心里的天平自然而然地倾向于玩。但有家长在身边进行关心和鼓励就会好很多,我曾经在家长会上给家长打了个比方:请家长做换位思考,你是你的子女,当你在参加1000米长跑比赛时,没有了同学、老师、家长的关心和鼓励,你有动力吗?反之,当你身边的所有的人都在给你鼓励加油,你又如何会不全力以赴呢?当然,也有的学困生并不是家长不在家,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他们平时不注意孩子的学习动向,当孩子成为了学困生就开始急躁,不是耐心的帮孩子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迎头赶上,而是简单地打骂,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反而将孩子推向了反面。2、学校的升学压力造就了学困生。素质教育倒是提了好多年,但中考却是分数决定一切,且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就是中考班上能考几个重点,你数学这门课的优秀率怎样这样一来不得不逼着教师红着眼睛死盯着分数,学困生自然就成了累赘,教师对尖子生是关爱有加,对学困生则是冷落忽视,恨不得其快点离开自己的视线,造成学困生极大心理的伤害,产生自卑感,对学习也就没有了信心。3、社会的功利性为学困生的形成提供舆论环境。当今的社会是个网络信息社会,学生可以从这些网络信息中的确会有很多获益,但其中也有很多不良的诱惑,如网络游戏等等。所以一些网吧成为学困生不良思想品德滋养的根源;还有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趁早打工赚钱比较实惠。4、学生自己个人畏难情绪,阻碍了学困生进步的步伐。初中数学是需要小学数学基础的,有些学生小学数学就落了队,对数学早已没了信心,就曾经有学困生理直气壮的跟我说:“小学时老师从来不要求我写作业”,他们基本上被老师和自己放弃了。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愿别人交往懂不懂都不了了之。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供同行们参考。一、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1、变抽象为具体。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一大批的学困生。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化学、物理一样,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三角形的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