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报告漾泉学校闫锦霞一、模式产生的背景:“问题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现代信息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原理,教师抓住“问题”这一主线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梳理小结、训练提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应用、发展数学问题,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探究知识规律的途径与步骤、方式与方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智力,达到最佳思维状态,最佳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要学——学会——会学,培养数学能力。二、模式构建遵循以下原则:1、相信学生能力的原则。现代教学观点认为,人与人的智力之间存在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人人都可以成功。2、学生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时间的主要支配者、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思维的主体。三、模式的实施:该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探索能力,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该模式的亮点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做”,实现新的发展和提高。(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研究的中心,数学教学的过程往往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系列新问题的过程。这里的问题不是指没有思考性的一般问题,也不是指教材中常见的问题,而是指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及已有知识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创设主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思维主动,对新知识产生疑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过程。(二)展示问题,合作学习:1这一环节是在教师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激发、启导学生带着问题,在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愉快的环境中采取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主动、大胆地运用假设、猜测、实验、观察、归纳、类比、推理、计算、验证等方法进行探究,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教师启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三)全班互动,展示交流: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不仅要避免只叫会的,只听对的,还要避免即使学生汇报有错误,也不要急于打断甚至指责。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平等对话,起到点拨的作用,对于一时“跑偏”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要尽可能地肯定其合理成分,不要一下子全盘否定。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一些鼓励,争取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四)交流心得,梳理小结:这一环节是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不失时机的归纳总结,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师生之间把所学知识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高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甚至归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过程。(五)反馈检测,训练提高:这一环节是在梳理小结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设计练习,指导学生灵活、创新地把已探究的知识问题规律及其方法应用于类似的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使其得到巩固、完善与发展;教师通过信息反馈进行指导、评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继续探究。实现学生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又一次认识飞跃,变“我学会”为“我会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应用问题的过程。本节课“五环节”教学模式纵观:2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长方形面积的估算,让学生对图形面积估算的方法有初步感受,并且为数格子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做好铺垫。通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提供方法上的准备。第二环节:展示问题,合作学习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87—88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教师提出的相应问题。同时通过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对他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