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注意:概括和总结)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6、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应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不是辩证关系)12、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是唯物主义)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1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应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片面。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6、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5、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6、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7、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8、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9、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10、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1、规律有好坏之分。(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2、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3、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4、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5、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6、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17、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8、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