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服饰文化VIP免费

中国服饰文化_第1页
1/129
中国服饰文化_第2页
2/129
中国服饰文化_第3页
3/129
一、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简史二、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三、中西服饰比较与思考(一)原始社会服饰(二)商周至秦汉服饰(三)魏晋南北朝服饰(四)隋唐至清朝服饰(五)历代官服(一)原始社会服饰1.衣料穿着方式是最简单的披挂韧性纤维:新石器时代养蚕取丝公元前6500年土耳其人树叶茅草兽皮御寒亚麻蚕丝中国古代衣料的发展:丝中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考古学家在距今五千五百多年的仰韶文化遗迹中,已经发现了大量丝绸残片。罗罗是一种古老的丝织物,在商代青铜器上已有痕迹可寻。罗织物的纬线平行,经线相互扭绞,呈链状,中间形成不规则的孔,因此被称作大孔罗。这种链式罗组织复杂,在元代后逐渐消失,转换为较简单的横罗。龙凤虎纹锈罗纱纱常常和罗相提并论,都是极轻透的织物,纱中有暗花纱,花纹在日光下时隐时现,视若有无。素纱禅衣用料2.6平方,仅重49克,还不到一两。“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布棉布:古称“白叠”,从汉代到魏晋乃至唐代,白叠都是珍罕之物。中原贵族想要得到棉布只有通过边疆地区进献馈赠。13世纪,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曾有记载,当时棉布价格奇高,比丝绢贵重,是普通百姓买不起的珍货。棉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两条路线:一支为海南的木棉,由印度传入,之后又遍植两广,被称为“吉贝”;另一支则是草本非洲棉,由中亚传入我国,在澜沧江流域广泛种植,就是现如今最常见的棉。葛:通过沸煮、灰治等方法使麻葛纤维脱胶或者半脱胶,再将麻葛纤维搓成长缕,纺织成布。葛布是从葛藤中提取葛纤维纺织而成的。尧帝“冬日麑裘,夏日葛衣”麻:主要指大麻、苎麻,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因此又称“汉麻”、“中国草”。春秋时期,我国的麻纺织技术就已经十分精细。晏婴曾亲手赠予子产齐国所产的白经赤纬的彩绸,而子产的回礼则是色白如雪的纻衣。吴越之地盛产苎麻,西施所居的苎罗山便因盛产苎麻而得名。越王勾践兵败后卧薪尝胆,在他筹划复国的十年中,广种葛麻,躬身耕作,夫人自织。及至三国时期,吴国出现一种白纻舞,经六朝沿袭,在唐代大放异彩。舞者身上所穿的白纻舞衣“质如轻云色如银”,色泽白润,质感柔软。舞者翩然而起,白衣便随之拂动、摇曳,仿若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到了两宋和元代,麻布依旧是布衣首选。南宋戴复古的《白苎歌》写道:“雪为纬,玉为经。一织三涤手,织成一片冰。”直至明清时,丝、棉大行其道,麻布的势头才稍有减弱。2.染作江南春水色——染色藕荷、月白、姜黄、黛青、秋葵绿、石榴红……传统染料以草木染为主,通过鲜叶发酵提取颜色。早在《诗经》的时代,便有女子“终朝采绿”、“终朝采蓝”,这里的绿和蓝,是蓼蓝、荩草之类的草木染料。民国时期,阴丹士林布风行一时。阴丹士林本是一种人造染料的名称,可民国时特指一种青蓝色布料。彼时,北平的女学生们身着阴丹士林布罩衫,配上印度绸黑裙和麻纱长袜,脚踩歪扣袢的黑鞋,她们手提成摞的书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民国风景。3.织绣工艺锦、缎、绮、绫、罗绫:斜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物。“绫也,其纹望之如冰凌之理也。”(《释名•释采帛》)明彩绣香色罗蟒袍(二)商周至秦汉服饰1.服制中传统形式:(1)上衣下裳(2)深衣制(3)上衣下裤(少数民族)2.服饰中几种主要样式:(1)深衣:曲裾、直裾(2)胡服(3)襦裙从商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建立的时期。商代衣料主要是皮、革、丝、麻,其中丝麻织物占重要地位。商代人亦能织造极薄的绸子和提花几何纹的锦、绮。奴隶主和贵族,平时穿色彩华丽的丝绸衣服。上衣下裳。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满花纹。腰束宽带,腹前垂一兽头纹样的蔽膝,下着裙裳。上衣在商代通常为窄袖短身,下裳即裙,下遮开裆裤。衣裳以宽带束腰。周代衣服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矩领。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纽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是皮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服饰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