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品牌新营销战略时代的营销战略有哪些?互联网+互联网之前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传播环节:网络传播渠道环节:电子商务供应链环节:C2B&F2C价值链;互联网思维重构门户、Email、搜索引擎、博客、问答、微博、微信……天猫、京东、亚马逊、一号店,O2O、官方商城……团购、定制化生产、研发、个性满足……组织、流程、经营理念……传播的互联网化销售的互联网化业务的互联网化企业的互联网化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的四个阶段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目前仍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徘徊,仍然在纠结于开通微信还是微博,入驻天猫还是京东,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互联网转型思路,也就导致了绝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浅尝辄止。所谓的互联网+并非简单的传播互联网化或销售互联网化互联网+新营销战略到底是什么?互联网+的六大营销战略思维——互联网+“六脉神剑”——互联网+“六脉神剑”剑谱产品战略思维用户战略思维大数据战略思维跨界战略思维流量战略思维平台战略思维关于产业边界、创新关于商业模式、组织形态关于企业资产、核心竞争力关于经营理念和消费者关于业务运营关于产品和服务体验第一式:用户战略思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战略的核心。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得“吊丝”者得天下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兜售参与感让用户参产品与优化,让粉丝投票,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C2B模式)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经济)用户体验至上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这种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们日夜不停地泡在网上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历史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哪一个大众消费品行业像互联网行业如此重视过用户的感受。第二式:产品战略思维产品战略思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超越用户预期。只有极限思维,才有极致产品。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服务即营销。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痛点:用户需求必须是刚需,是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痒点:工作和生活中有别扭之处,即乏力又欲罢不能,这就是痒点。兴奋点:给用户带来“wow”效应的刺激,产生兴奋点。专注,少即是多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难做。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没有可能生存下去。第三式:流量战略思维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免费往往是获取流量的首要策略。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要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互联网产品,免费往往成了获取流量的首要策略,互联网产品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淘宝、百度、QQ、360都是依托免费起家。当年的360安全卫士,用免费杀毒入侵杀毒市场,一时间搅的天翻地覆,回头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估计没有几台电脑还会装着了。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这种质变往往会给该公司或者产品带来新的“商机”或者“价值”第四式:平台战略思维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平台战略的精髓,就是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善用现有平台。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将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单一的平台是不具备系统性竞争力的。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互联网时代,“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火车理论,已经让位于动车理论,每节车厢都有一个发动机,这样整体速度才会提上来。对组织来讲,不应该只有领导是发动机,每个人都要成为发动机。把企业打造成员工平台第五式:跨界战略思维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