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的雾霾,精彩的盛会--------记南通市小学数学“情境课堂”教学展示观摩会海门市通源小学薛青2013年12月5日,本年度最严重的雾霾笼罩着南通,我们一行五人,7点半从海门出发,一路走来小心翼翼,能见度很低,大概只有20米,有的地方甚至看不清红绿灯指示,现在想来很是后怕,还一度找不到路标指示,不知道往哪里拐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于9点到了通师二附,二附宽敞的大礼堂里已经坐满了南通的教育人,我们只好坐到了最前面的领导席。开幕式已经开始了一会,此时李吉林老师在讲话,李金林老师虽然是语文老师,可是她讲的三点关于数学的话语,我听的很真切,很有启发,1.儿童的学习是开放的;2.创设情境要有探究性,不能削弱数学的特点;3.数学要数学的文化性,体现数学的冷峻美、简约美、对称美,要突出审美性。后来金海清局长的发言使我明确了此次活动的宗旨,二附“九连冠”真的不容易。带着对“九连冠”的仰慕之心,我投入到了虔诚的观课过程中,一天半,一共听了八节高质量的课,非常受感动,也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些数学人,并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向你们学习!一、高效的课堂。每一节课都是高效课堂,内容充实,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沉醉的走进了一个个数学殿堂,那么沉迷,一点也不理会底下坐着八百多人,就连一年级都不例外,戴春老师的课我已经第二次听了,相比前两年的课,戴春老师成熟多了,她始终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引领一年级孩子认识厘米,学得滋滋有味,在情境中孩子们明确了“厘米”这个单位的作用,经历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很好的建立的1厘米的表象。施丹瑾老师的函数思想,她上的是二年级学生,在她的课上,思维训练渗透在每一个提问、每一个习题中,复习课上出了新意!二、探究的课堂。管小冬老师的《围三角形》更是与众不同,一点都没有牵制,顺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做到了水到渠成,完全呈现了一个新知的形成过程,学生由不懂到清晰,通过四个任务,直观的呈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一点都没有说教,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管老师的耐心、不急不躁的教风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徐斐老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也是引领孩子们探究的,完整的经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硬塞给学生,很自然,一点也不强制。三、美丽的课堂。每一节课,所用的课件都是很精致、大气的,看着赏心悦目,从声音到图像,都吐露出二附小老师们的用心良苦,效果很好,听课老师们一致认同!四、创新的习题。每一节课上的习题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吴冬冬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练习环节,出示了一组长宽高,根据数据,让同学判断这是公共汽车、立式空调、还是教室;是魔方、粉笔盒子、骰子;三组图,同学们都饶有兴趣的观察猜测着,空间观念的建立不是虚的。徐斐老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中,学生完成了一张兴趣小组统计图后,教师问:这个班人数是多少?引发了学生思考,出现了争辩,到底是48还是48到15之间,正当学生思维混乱时,徐老师一语道破天机:男生、女生最多是多少人?学生迅速发现不能单看一个兴趣小组,题目设置很具思维力。五、可爱的孩子。1这几课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很出彩,他们很老练的、大方的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又完整,回答很具思考力。六、合作的团队。谁搬桌子、谁摄影、谁切换、谁带领孩子进场……,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保证了活动的有序进行。回海门的路上,虽然还是雾霾,我们的心情好多了,学到了二附小老师的智慧、拼搏,再次说一声向你们学习!也像辛苦组织的丁锦华科长说一声,您辛苦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