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探究性数学活动的几点尝试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儿园仇琴邮编202001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包括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长,我们的新课堂不能完全摒弃“接受性学习”。但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孩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研究型、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只适合大学生、研究生的学习方法,对于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是高不可攀的,更是不可能做到的,特别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只能是接受性学习或者是模仿性学习,他们在学习上是不可能有什么探究性行为的。其实不然,科学家实验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探究能力是具有普遍性和早期开发性的。因此,我们进行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并不是在于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幼儿有无探究性能力潜能可挖掘。早期开发探究性学习的尝试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勇于探究,乐于尝试的精神,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幼儿爱动脑、善思考、会分析的能力和习惯。什么叫探究性学习呢?“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探”就是探彻、寻求;“究”就是彻底推求。“探究“就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辞海)。而幼儿探究性学习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自主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乐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他的特点是让幼儿动手动脑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不把现成的得数或答案告诉幼儿。这样做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时间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们根据《纲要》的精神进行一些尝试如下:一、操作活动游戏化,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让数学活动寓游戏之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经常创设一些学习的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如:我们教幼儿学习相邻数时,教师设计了“帮小兔搬家”的情境,教师说:“今天小兔要搬新家了(活动室教板上排列着若干栋房子的图片)其中有一部分小兔已经已搬进了新家,请小朋友边读读数字(2、4、5、7、9)边找找新家,帮助小兔把(1、3、6、8、10号)新家搬好,这些小兔不知道它们该住哪家了?请小朋友们快快帮助小兔找到家好吗?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地一个个高高举起小手回答:“我愿意,我愿意……”。但是它们不能随便乱住房子,它们都要按照自己身上的数字有序地搬进去,启发小朋友想想(1、3、6、8、10)数字应分别住在哪几栋新房子里?教师一边指着2号小兔的房子,一边再次启发幼儿思考,紧靠2号小兔的邻居是几号小兔?左边的邻居的是几号?右边的邻居是几号?孩子们通过老师的启发都明白了,他们根据相邻数的关系一会儿将(1、3、6、8、10)几个数字的小兔搬进了新家,通过反复的训练孩子们都掌握了相邻数的概念。二、在操作中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让幼儿尝试多一、少一和一样多的关系中教师提供给每个幼儿3组图片和3组数字卡片,其中有2个数字卡片分别和图片上的实物个数对应相等,有一个卡片上的数字和图片上的实物数字不相等,(数字4、5、7、;图片上分别有4个香蕉、5个苹果、6个橘子)。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卡和相应的实物图片匹配起来,幼儿经过反复操作发现了问题,陆雨萱小朋友说;“我发现4个香蕉和数字4一样多,5个苹果和数字5一样多,所以我把数字卡4放在4个香蕉一边,把数字5放在5个苹果一边,可是我发现6个橘子和数字7不一样多。”老师鼓励她说:“你很会动脑筋,说得很好,那么我们怎样使它们一样多呢”?史佩清小朋友说;“我知道了,只要把6只橘子再添上一只,就是7只橘子它就和数字7一样多了,因为它们都是7。”教师表扬她后又问;“还有什么办法使它们一样多呢?”朱容欣小朋友说:“把数字7去掉1,它就变成6,数字6和6个橘子一样多。”通过操作孩子们不仅掌握数量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