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课和提高集体活动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冯梦众所周知,集体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集体活动的有效性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提高集体活动有效性的途径有很多,涉及的方面也有许多,例如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教师的教法以及重视幼儿的学法。除此之外,理课的好坏对于提高集体活动的有效性也有很大影响,这里我就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第一,在理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第二,在理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制定切实的目标。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在理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活动环节的设计。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第四,在理课的过程中,要设计恰当的问题。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