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唱活动的指导应做到“三注重”教师如何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新《纲要》的要求来指导幼儿学习唱歌呢?本人认为应做到“三注重”。一、注重导语设计。导语就是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楚,明白地交代给幼儿一段话。心理学家认为3至6岁的幼儿是无意注意占主导,而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较短暂,因此活动的开始部分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歌曲《表情歌》,开始部分我便与幼儿各自交流人的不同表情,然后谈谈各自高兴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从而引出歌曲内容,使幼儿自然的进入了学习歌曲的状态。又如歌曲《办家家》,这是幼儿每天必玩的游戏,我出示了娃娃家的材料,然后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怎样玩的,最后教师再结合幼儿的不同玩法进行总结,归纳出与歌曲有关的烧饭菜,喂娃娃的内容,这样幼儿就可以轻松的理解歌词。二、注重过程指导。在幼儿进入学习状态时,教师的主体地位就转为隐性状态,幼儿则是主体,教师以引导为主,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幼儿学习情况等来运用相应的指导策略,以便幼儿更好,更快的掌握歌曲内容。我在活动中采用了以下策略:1.实物提示策略。例如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我在活动中运用了图帮助幼儿理解,通过幼儿看图并回答“小老鼠会怎么说?电话号码是多少?客人会是谁?”等一些问题,进一步帮幼儿理清歌词的顺序。幼儿一边唱,一边看图,如果忘词的话,图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2.经验迁移策略。该策略就是指幼儿把自己的已有经验迁移到现在的活动中。例如:歌唱活动“摸摸鼻子”,当幼儿学会该歌曲后,师要求幼儿想想“还可以摸哪里?”幼儿便说出了“耳朵,眼睛等”身体其他部位,并进行了歌唱活动,曲调不变,更换了歌词,这也是经验的迁移。3.教师退位策略。例如歌曲《鞋匠舞》中,我首先是带着幼儿唱退位至幼儿看我的嘴形唱,再过渡到幼儿看我的动作唱,最后到幼儿自己唱。在这一系列退位中,教师不再发出声音,而是用肢体动作提示,不仅可以听到每一位幼儿的声音,且也更好的了解了幼儿的掌握情况,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三、注重活动评价。1.针对活动中的问题评价。该策略是指将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评价。如:对幼儿唱歌的方法,节奏的掌握,歌词的掌握,幼儿唱歌的情绪幼儿活动的规则等提出要求,给予幼儿正确的方法。2.抛出问题。活动之后,师可以对幼儿掌握好的地方进行鼓励肯定。同时还可以抛出问题,如在表情歌中,师便提出“人还有哪些表情?当你们有这些表情时,会怎么做?”让幼儿带着问题结束,为下次活动做好铺垫。4.尝试欣赏。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从情感、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欣赏一段音乐,通过感知为下次活动做好铺垫,也给了幼儿休息的机会,做到动静交替。实践证明,做到“三注重”,老师的教学轻松了,幼儿也能认真的投入活动,且学习气氛比以前活跃了,幼儿的学习效率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