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张艳光今晚,我有幸被我们亲爱的组长高惠老师点将来到这个讲台组长之命不可违啊,我就不好意思地上来了,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真的有点难为情,说起来有点汗颜,种种原因,最近真的没正儿八经地看什么书,为了完成今晚的任务,我突击看了一本书,就是《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勉为其难,就谈一点读书心得吧。和同仁们共勉,请大家指教。其实我们大家都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有一句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继续努力,做得更好。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之后。我有很多新的思考。其实自从做老师一来,这就是始终陪伴着我们的问题和话题,并努力去实践的话题。今天就这个机会再重新认识和梳理一下罢了。引用作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作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无条件的爱,(2)将这种爱说到做到。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核心是爱。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父母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父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父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父母亲的心境我们这里也有年轻没成家的,我想也可以体会到啊。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教师就应该是神。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父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父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