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现代企业的灵魂摘要:精细化生产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几十年,是二十一世纪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国内有众多企业在积极的实施,从本质上说,精细化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哲学,而不只是一种生产方式,可以说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设备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昊源集团MBA班的学习,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我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小到一个岗位职责,大到整个车间安全生产,甚至一个企业集团发扬壮大,是否实行精细化管理具有本质区别。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化工生产。一、精细化管理概述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意识、理念和认真的态度,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就提出:“天下大事作于细”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提出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西方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它借鉴和传承了泰勒的科学管理、W.爱德华兹•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和丰田生产方式等理论。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其实,管理精细化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解释说法有几种,其中一种解释是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我认为古人这句话其实从侧面说明了两点,第一,精细化管理,首先“一把手”要精心对待!第二,治国方且需精细化,况治其他乎!我车间以前的日常卫生检查主要是各工段长进行,不系统,随意性强,操作工有抵触情绪。我认真的反思,结合MBA班所学到的知识,觉得精细化势在必行,就从最基础的卫生检查做起,首先卫生划分,每一台设备,每一块玻璃都落实到人,其次,每天上午由值班人员检查,有奖有罚,上午下班前检查结果交给当班班长,由班长通知到人整改,检查内容不光是卫生,还有一些必查内容。包括备用机泵的盘车,电机检查,操作室公用工具,关键设备的检查。实施后,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操作人员比以前勤快了,并且怨言也少了,大家感到规范了,都能主动配合。还有,从我内心来说,我以前对管理和业务这两项,重视业务更多一些,总认为只要业务熟练,出现问题能解决掉就行了,但是,经过在锅炉车间1年多的工作,发现现实远非想象的那样,业务熟练解决问题是轻松了,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如何减少问题的出现,是技术的问题,更是管理的原因。比如,我车间上煤口震动泵,震动泵可以调节两端甩锤夹角改变震动频率来调节上煤量,有一段时间震动泵电机经常烧。我想不可能都是电器原因,于是,认真调查,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振动泵电机两端甩锤夹角不一致是导致震动泵电机自身损坏的主要技术原因。第二,震动泵有两个加油孔,维修人员未能及时加油是另外一个管理原因。于是,我们车间把震动泵列入定期加油项目。原因找到了,管理也到位了,震动泵2个多月未出现过问题。第二节;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企业要做强,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才能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充分运用。它的精髓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