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旬邑县排厦社区小学张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段落,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1.今天老师要做一回好汉,带大家去游览长城,体验毛主题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齐读)长城。2.有谁登过长城,能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吗?(学生回答)3.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4.复习词语: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若坚固瞭望口堡垒屯兵气魄雄伟究竟长城是怎样的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是个奇迹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深入到字里行间里,感受长城的特点。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一)学生自主品读1.提出阅读要求:你对长城有什么初步感受?2.学生批注阅读。(二)交流品读感受1出示课件,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透过文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2“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这陡峭的山岭”“数不清”说明了什么?你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条石的数量数不清,快速浏览课文。3.学生交流。4课文还有一句话,具体写了长城的长,你能找到吗?(20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长城,用了508天,听到这,你有什么感受?带着感情读第一自然段。5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长。6近看长城,你有什么感受?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交流读后感受。)7体会两个“没有”两个“无数”说明了什么?仿写句子。1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再看那时候8学生读课文,教师强调语速。师生合作朗读。三、创设情景,体验奇迹1创设情境,交流站在长城上的感受。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们不由地浮想联翩。或许你会有很多感慨,脑海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2把长城称为奇迹的还有很多外国友人出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长城的赞誉。学生读,激发民族自豪感。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长城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很多游客对它仰幕不止,更有很多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诗人、文学家用文字记录自己对长城的喜爱。让我们共同朗诵《长城长》。五、作业布置,加强积累1读一读有关长城的文章。2做个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你的朋友。六、板书设计蜿蜒盘旋奇迹高大坚固血汗与智慧2